不过人家从哪里弄来的,怎么弄来的,李言诚可不管,你敢卖我就敢买。</p>
两张五块钱递过去,提起地上那个口袋在手里掂量了两下就准备走了。</p>
其实掂不掂的都一样,他可没那水平用手就能掂出来大概重量,还不是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p>
刚准备走呢,他又扫到那人脚边还放了一个不大的铁皮罐子。</p>
“你那里边是什么?”李言诚有些好奇的问道。</p>
“代乳粉,那一罐刚好是三斤,你要的话一块二,连罐子一起拿走。”</p>
代乳粉是发给两岁之前婴儿的,同时给婴儿还发奶证,凭证每天可以买两瓶奶,一瓶不到半斤,满周岁以后一天一瓶。</p>
给婴儿发奶证的同时还发这个代乳粉票和婴儿糖票,代乳粉是每个月一斤,由黄豆粉、大米粉及少许奶粉掺兑的,没办法,奶粉少啊,根本供应不起。</p>
婴儿糖票就是凭票可以每个月购买二两黄砂糖,这种糖还是进口的呢,不过那味道嘛,一吃一个不吱声,就这也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p>
其实这个时期国家对产妇和婴儿的补助还是不少的。</p>
例如产妇,生完孩子后会给一次性补助鸡蛋、肉、红糖若干斤,然后给婴儿有婴儿补助,上托儿所以后还会按月有其他补助,比如食糖、鸡蛋、饼干、奶制品、糕点等等。</p>
这些补助,哪怕是最困难的那段时期也没停。</p>
要知道,从建国十二四月起到建国十三年年初,这大半年时间,由于货源紧张,肉、禽、蛋的库存极具下降,居民拿着票都买不到东西,基本上就相当于是停止供应了。</p>
那段时间粮本几乎都停用了,改为了凭票供应,凡是吃商品粮的,每人按月发放粮票。</p>
跟现在流通的粮票不同,那个时期的粮票分的极为细致,有粗粮票、面粉票、大米票、挂面票等等,蔬菜还有菜票,每人每天二两,萝卜、土豆、白菜任选其一,葱姜蒜也有票,就连腌酱菜也是凭票供应。</p>
那个时期李言诚在部队上还能好点,地方上很多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定量粮都被减少了,由每个月的三十来斤减为了二十多斤。</p>
这种情况其实一直持续到建国十四年才逐渐好转,居民的定量粮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额,并且又是凭粮本去买粮了。</p>
要说经济真正的恢复,那都到建国十七年了,也就是李言诚转业回到地方那年。</p>
代乳粉?他要来又没啥用。</p>
一听是代乳粉,李言诚就没兴趣了,可刚准备走又想到了金智海,他老婆今年年底就要生了,到时候肯定需要这个,这玩意又不嫌多,放到仓库里也不会坏。</p>
想到这里,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一块,两张一毛的递了过去。</p>
“这您也要?”</p>
卖东西的人没想到李言诚这么干脆,还有点接受不能的意思。</p>
“伱不卖?”</p>
“卖卖卖,当然卖。”</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