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骁行回去后连忙托人打听,总算弄到了书院考试的第一手资料。</p>
京华书院入学考试每隔两年一次,在高阳别院举行,所以学子们又称之为高考。</p>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在六月初七和初八两天举行,又分文试和武试。文试考的是明法、算术、诗赋和经义,武试考的是骑术、射箭和演武。</p>
武试慕骁行当然不怕,但文试,这就很难说了。</p>
诗赋自然就是写诗作赋,慕骁行虽然文采一般,但混个合格的成绩问题不大。</p>
明法考的是大魏律法,当年慕骁行在北荣被锦衣卫强逼着假扮专使赵睿,死记硬背了整本大魏律法和礼部条例,现在总算派上用场了。</p>
算术这一科慕骁行已经不抱希望,他小时候虽然学过《九章算术》,但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而且书院的入学考试也不可能只考《九章算术》。算术这门学科需要日积月累的钻研,短时间不可能速成,索性直接放弃。</p>
经义,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通常以经文书句为题,考生作文阐明其中义理。这玩意慕骁行从小到大碰都没碰过,只能抓紧时间找个老师恶补一下,现在报一个经义考前冲刺班,希望还来得及。</p>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终于到了六月初七这一天。</p>
慕骁行起了个大早,收拾好行装,早早来到书院门口等待入场。</p>
和慕骁行一样早早在门口等待的考生有很多,至少也有两三百人。</p>
早上八点整,京华书院院门准时开放,考生依次在门口核验身份后被带往一处宽阔的石坪排队等候。</p>
慕骁行来到石坪上的时候,石坪上已经汇聚了四五百人,他估计这只是考生的一半左右,但京华书院今年只招收三百六十人。</p>
大约三中取一的比例,平心而论,这个比例的确不算高。</p>
石坪上的考生们个个敛息静气,没有人左顾右盼、交谈闲聊,毕竟在场的考生都是大魏优秀的青年才俊,谁也不会在此时落了涵养和风度。</p>
就在这时,慕骁行身边突然来了一个熟人,薄纱掩面,但慕骁行仍然一眼就认了出来。</p>
内阁首辅大臣秦仲的掌上明珠,秦小如。</p>
慕骁行微笑着和秦小如打了个招呼。</p>
秦小如看见慕骁行,心里很是惊讶,不光是现场一千多考生两人竟然碰巧遇上,而是因为慕骁行居然有参加京华书院入学考试的名额。</p>
马全一案,慕骁行一口气得罪了整个锦衣卫上下和大魏五大门阀之一的宋阀,还有顺天府和刑部,当然没有好果子吃,没几天就被一脚踢到了惠州这种荒凉之地。秦小如原以为慕骁行这两年肯定混得很不如意,没想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慕骁行竟然拿到了报考京华书院的名额。</p>
不过秦小如还是很高兴,说道:“一别两年,慕兄风采更甚以往,可喜可贺。”</p>
慕骁行当然知道这只是秦小如的客套话,说道:“在下也祝秦小姐今日在考场上旗开得胜。”</p>
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相互说两句吉利话,总不是坏事。</p>
这时,一道清越悠长的钟声传来,考生在书院教习的指挥下开始进入考场。</p>
慕骁行拿着考试凭证,按照上面所写的编号,走进考场之中,找到属于他的位子,坐下来拿出笔墨,静等考试开始。</p>try{ggauto();} catch(ex){}
第一天上午考的是明法和算术。</p>
明法不难,慕骁行提笔就写,很快答完,第一个交卷。</p>
第二科是算术,慕骁行拿过试卷看了看,一共五道题。</p>
第一道题很简单,考的是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这连蒙学的幼童都知道,慕骁行轻松答完。</p>
第二道题考的是九宫格,一至九九个数字,每格横竖都有三排,思考怎么使每行、每列以及两个对角线上的数字都为一至九。这个游戏不仅仅考验人的数字推理能力,也同时考验了人的思维逻辑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