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苏琥(八)(2 / 2)

这样是为了避免土著人士兵没有作战积极性。</p>

……</p>

与此同时</p>

海陵县</p>

扶海洲(南通市)</p>

这是一个由江水(长江)冲击形成的沙洲,上面住着几户越人渔民,还有渔民们自己建的小型简陋晒盐池,除此之外荒芜一片。</p>

当地官府也懒得管这里。</p>

苏家家主苏兜航行至此,直接霸占了这个沙洲,并且打算在上面建一个大型晒盐池。</p>

至于那几户越人渔民,则直接被抓起来当奴隶了。</p>

他还派人去海陵县县府,给县府大小官吏送了一些钱财后,顺利地买下了这个荒芜的沙洲。</p>

这里可以建造盐池,但是不适合作为港口,因为吃水线太浅了。</p>

所以,苏兜又继续向着长江口航行,在扬州吴郡丹徒县建造贸易站。</p>

听闻苏兜等人来自辽东时,丹徒县县令很是惊讶。</p>

丹徒县令在江边划了一块地给苏兜,允许苏家在那里建造贸易站。</p>

苏兜给县府大小官吏都送了礼,然后又去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p>

这些年,他已经在海西建造了贸易站,开辟了淮水流域的市场。</p>

在考察丹徒县的风土人情时,苏兜发现,这里的底层百姓,生活水平反而比中原高一些。</p>

不过,中原有很多大豪强大地主,这里却没有大豪强大地主,只有一些富农和小地主。</p>

中原的上限更高,但是下限更低,有坐拥万顷良田的大地主,也有无立锥之地的流民。</p>

扬州的上限更低,但是下限更高,没有大地主,也没有流民。</p>

中原的经济总量更高,南方的人均经济更高。</p>

“江东之地,无大富大贵之福,亦无饥寒交迫之忧。”</p>

这是苏兜一个多月考察后得出的结果。</p>

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还顺带养一些牲畜。</p>

而且因为有很多山林沼泽湖泊,在农闲时节,农民们还会进山打猎,或是湖中捕鱼,增加肉食。</p>

反观中原的百姓,几乎全部的食物来源就是农耕,山林沼泽湖泊相对更少,没有额外收入。</p>

而且这里是盐的产地,虽然朝廷控制了大部分盐池,但还是有一些盐池被当地豪族控制了。</p>

为了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流民压力,朝廷每年都会下令要求中原各郡县长官把辖区内的流民组织起来移民南方。</p>

如此一来,既能缓解中原的流民危机,还能顺带开发南方。</p>

在土地兼并比较慢的时代,这其实是一种好事,适当的土地兼并,可以释放劳动力人口,把人口从土地上释放出来,让他们去开荒,让他们去从事手工业。</p>

怕就怕土地兼并的速度太快,以至于消化不了太多流民,最后引发大规模饥荒和叛乱。</p>

现在朝廷还能欣欣向荣,只是因为天灾不够多,权贵还不够多,所以土地兼并的速度还不够快,因此还是良性循环,土地兼并产生的流民可以释放到南方开荒。</p>

一旦天灾频繁爆发,或者一代代积累了太多权贵,导致朝廷入不敷出,只好加重对底层人的盘剥,从而导致土地兼并的速度加快,那就陷入恶性循环了。</p>

到这个时候,王朝的末日也就来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