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刀下留人(2 / 2)

蜀山悬剑传 大明终始 1297 字 1个月前

监斩侯对吼声无动于衷,对刽子手喝道:“动手!”</p>

十数把雪片大刀凌空挥下,划出一道弧线,在阳光的映衬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p>

“嗖嗖嗖”数枚暗器从人群中射出,击中刑刀,将刑刀弹开。暗藏在百姓中的唐门弟子在关键时刻出手。</p>try{ggauto();} catch(ex){}

马如流星,转瞬即到,正是青鸾公主和白复。</p>

青鸾公主不等骏马停稳,一踩马镫,一个飞旋,跃上行刑台,高举手中盘龙金牌,对众人道:“陛下有旨,此案已查明真凶,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无罪,即刻释放!”</p>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可见公孙大娘确实受人爱戴。</p>

青鸾公主走到监斩侯面前,裙摆一闪,一脚将其踹翻。青鸾公主对左右将士喝道:“此獠胆敢违抗圣旨,把他给我捆了,移交大理寺严查!”</p>

青鸾转身,跪在公孙大娘面前,泣道:“师父,徒儿来晚了,让您老人家受委屈了。”</p>

公孙大娘睁开秀目,叹了口气,道:“青鸾,你们还是找到她了?”</p>

……</p>

原来的线索已断,只能另辟蹊径。</p>

方曙流不愧是‘捕神’,竟从张旭的草书中发现了一些端倪。</p>

京师中认识公孙大娘的达官贵人不少,但能精准捕捉到公孙大娘神韵的,莫过于“草圣”张旭和“画圣”吴道子。此两人皆从公孙大娘剑舞中,体悟到用笔之道。</p>

尤其是吴人张旭,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从中悟得笔法的意境和神韵,至此,草书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开宗立派,自成一家。</p>

方曙流带着白复找到了张旭,想多了解一些关于公孙大娘的情况。</p>

张旭性嗜酒,答非所问,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若狂若颠,不知醉与醒。敷衍两人几句,便伏案沉沉睡去。</p>

张旭家中,虽然家徒四壁,但整个客厅,横七八竖,挂满手书条幅。</p>

‘捕神’最擅长的就是勘察现场,见张旭睡去,也不告辞离开,自顾自地打量张旭整屋的书法。</p>

白复曾于弘文馆碑林临摹过数年碑帖,此时见到张旭真迹,如进宝库。</p>

张旭狂草恢弘大气,任情肆意,但点画线条皆都有法度:笔墨、线条,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结体、布局时轻时重、险峻万状、绎智遗形;情态、气势倏忽间,变化无常、如急风骤雨般不可遏制。</p>

白复手指虚划,以指代笔,凌空临摹张旭手书。只觉酣畅淋漓,物我两忘。</p>

不等白复临摹完毕,方曙流将白复叫过一旁,指着客厅正中两幅字迹问道:“根据落款,这两幅字都是张旭观完公孙大娘剑舞之后,有感而书。</p>

据我所知,白老弟也是丹青国手。你可看出端倪?”</p>

白复在书法一途上也下过数载苦功,一见这两幅字,立刻发现其中蹊跷之处。</p>

这两幅字都是出自同一年,书写前后仅差三天。</p>

但两幅字气势却大相径庭:一幅如野马飞鸟,疾势奔逐,孤蓬自振,低昂回翔,惊沙坐飞。</p>

另一幅如天地落纸,暴暴乎乘云烟而迅起,盲风异雨,惊雷激电。收笔时,风止云息,气蒸霞合,倏忽万里。</p>

白复摇摇头道:“不对,以张长史的精湛技法,不可能在三日之内字迹变化如此之多?”</p>

方曙流点头赞道:“不错,这两幅字的症结不在张旭,而在公孙大娘!”</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