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惊艳(1 / 2)

蜀山悬剑传 大明终始 1561 字 1个月前

野草闲花满地愁,龙争虎斗几春秋。举头吴越齐青楚,转眼梁唐晋汉周。概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p>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p>

历史上确有诸多实例可以应证这句话。东汉末年,刘焉为避世乱而自请益州牧,后以五斗米教作乱阻断交通为由,中断与中央联系,呈半独立状态,甚至私做舆车千余骑,欲称帝,成为三国时代最早的一批割据势力。而西晋末年虽有“八王之乱”在先,但在晋朝疆域内率先割据称帝的却是在蜀地自立的成汉政权。以上是前半句的证明。至于后半句,光武帝平定中原而得陇望蜀,最终消灭公孙述政权实现统一。</p>

巴蜀,自古就是英雄仙侠辈出之地。</p>

大唐天宝九年,巴蜀,青城山邛崃古道。翠林幽谷,松涛阵阵;流泉飞瀑,涧水潺潺。正所谓:“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p>

“爹,还有多久能到啊?”一个十一二岁的绿裳长腿少女,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盘旋山路,叹了口气。</p>

“快了。”少女身边须发浓密的中年男人有些不耐烦的回答。</p>

“爹,我真的不想来这儿。”</p>

“别学你娘那般任性!”中年男子扭头吼了少女一句。</p>

少女听罢,不再说话,泪光涟涟。强打起精神,跟着他爹一步一步往山上挪去。父女俩一路无言。</p>

大概又走了一个时辰,幽幽古琴声伴随着溪水落山涧的声音传入少女的耳朵。这少女侧耳倾听片刻后,止住了眼泪,在好奇中加快了登山的脚步。转过三个盘旋路口,在丈人峰峭壁下,出现了一排气势宏伟的道观,远处传来阵阵喝彩声。沉默半响的中年男子终于开口:“到了。”</p>

道观主殿建福宫的演武坪,被一片开阔的青翠竹林包围,数十名身着道袍的人围在一起,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和掌声。少女天性,瞬间忘记了刚才的委屈,跟着那名中年男子挤入了人群。</p>

只见两名少年在琴音的伴奏下比试剑法,两人身形如风,如翩翩惊鸿在竹林间穿梭飞旋。剑光如雪,剑光到处,落英缤纷。两人交手了十几招后,错身分开,各自停留在竹子枝头调匀内息。其中一名男子约十七八岁,身着青衣,身材伟岸修长,肌肉健硕紧致,古铜色肤色,眉宇之间颇有几分英气,只是眼带桃花,有点坏坏的味道,但却是少女怀春最难忘怀的那种劲儿。另一白衣少年大约十三四岁,白净清秀,眼神清澈,不像个习武的,倒象邻家乖乖的读书郎。</p>

稍事休息后,青衣少年率先进攻。他左手手捏剑诀,骈直食指中指,无名指和拇指双扣,右手斜拖长剑,“噌噌噌”三个大步,向前冲去。长剑剑尖在沙石地上快速拖动,擦出一道火花,声势逼人。</p>

白衣少年不敢大意,屏气凝神,虎鹤双形,拉开功架。身体微微前倾,若猛虎扑食状。双手握剑,持剑如持笏,抱在胸前。剑尖前指,若有若无地颤动,遥指青衣少年胸前要穴。</p>

一个是侵略如火,一个是不动如山。风助火势,星火燎原。</p>

冲到近前,青衣少年一剑从地上撩起,挑向白衣少年下腹。角度诡谲,如蛇信吞吐。</p>

白衣少年双手合剑下劈,一招“力劈华山”,斩断青衣少年长剑的进攻路线。</p>

长剑相碰,电光四射,如虚室生白。</p>

白衣少年虎口发麻,连退三步。</p>

青衣少年得势不饶人,上步如弓,手腕急抖,连刺三剑,一剑快过一剑。</p>

白衣少年步伐灵动,一个滑步,如游鱼摆尾,“哧溜”一下,躲开三剑攻势,伺机反击。</p>

见青衣少年剑势用老,白衣少年不等其收招,以脊柱核心为轴,右脚画弧,扇形跳步,借着身型旋转之力,抡剑斩向青衣少年脖颈儿。</p>

青衣少年架剑格挡,护住要害。弹腿如风,踢向白衣少年腿部环跳穴。</p>try{ggauto();} catch(ex){}

这一招攻守兼备,赢得一片喝彩。</p>

少女身旁,一对老少道士的对话吸引了她的注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