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的论文成功发表在《科学》期刊,夏院长又开始忙起来。</p>
作为院长,他要当好人才的服务员,做服务员不是喊口号就行,需要行动起来。</p>
他到处跑,往南都医大跑,往省厅跑,还往各个老同学家里跑,这几天成果颇丰,把杨平的博士提前毕业、主任医师职称和教授职称已经基本落实,只等走程序。</p>
博导也已经八九不离十,毕竟那么多篇医学顶级期刊论文,加上《科学》期刊这篇超级重量的论文,作为临床医生,弄个博导还是有把握。</p>
但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就没这么好申请,现在杰青每年全国只有300个名额,覆盖67个细分科学门类,8个大门类,摊到医学这个大门类也就30――40多个名额。</p>
杰青是国内仅次于两院院士的高端人才,是评价青年学者创新潜力与学术水平的权威标尺,竞争非常激烈,现在50岁以下的院士几乎全部曾经获得过杰青资助,说它是通往院士的台阶一点也不为过。</p>
今年南都医大只有3个推荐名额,其中两个名额已经定下来,这两人是南都医大引进的留学欧美的青年学者,引进的时候已经承诺推荐国家杰青,所以这两个名额不可能再动。</p>
还有一个名额,杨平需要和别人竞争,竞争对手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才俊,才38岁,已经发表两篇CNS,这位青年才俊也是南都医大一位副校长的女婿,所以此事南都医大的饶校长非常为难。</p>
最后这个推荐名额,只能二选一。</p>
究竟选谁?硬性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只能到时候开会大家投票。</p>
这几天的奔波也让夏院长略显疲态,年纪大了,精力总是差那么一点。</p>
比如说打篮球,往年以夏院长的为首的“领导队”总是生龙活虎,可以跟年轻人一较高下,今年明显力不从心,连个奖杯都没有。</p>
夏院长一个人在办公室喝茶,来回踱步,韩主任敲门,他急切地将韩主任迎进来。</p>
两人坐下,夏院长大致介绍自己这些天跑动的成果,有喜也有忧。</p>
现在最担忧的是杰青,其实也不是说一定要今年申请,晚一两年也可以,但是夏院长不可能放弃争取,他已经决定,能早不能晚,现在已经符合条件,为什么要推迟。</p>
“其它都已经基本落实,现在杰青不好办,南都医大只剩一个名额,估计要二抢一,小杨的竞争对手是丁副校长的女婿关汝言,这个年轻人也非常了不起,从德国留学归来,已经发表两篇CNS,回国后曾经主持过五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2篇。”夏院长忧心忡忡。</p>
韩主任也听说个这个年轻人,从账面上看,此人的科研成绩远远超过杨平,杨平现在手上也只有一个项目是国家级项目,其他项目都只能算自筹经费的项目。</p>
“能不能脱离南都医大,从我们医院单独申请?”韩主任建议。</p>
因为一个单位只有3个名额,如果去抢这个名额,明显把握不大,杨平的账面数据明显没有这个年轻人好看,如果可以脱离南都医大,以三博医院为单位来申请,就不用抢这个推荐名额。</p>
夏院长摇摇头:“只能走这个途径,我们还不具备推荐实力,只能加入南都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竞争。”</p>
那就只能去抢这个名额,自然科学基金非常看中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和积累,什么是研究基础,你既往的课题有多少,分别什么级别。</p>
从这一点比较,杨平明显存在劣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不到三十岁的年龄,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已经非常了得。</p>
“老苏那边你去过没有?他什么意见?”韩主任关切地问。</p>
夏院长说:“已经跟老苏碰面,他的意见和我一样,宜早不宜迟,而且态度很坚决,一定要争取这个名额,虽然账面的数量不及关汝言,但是质量远远超过他,最近的一篇论文刚刚发表,引用数还处于未知状态,但是以前几篇论文,引用数非常高。”</p>
学术竞争主要看学术成绩,但是当学术成绩旗鼓相当的时候,人脉就非常重要。</p>
学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客观事实。</p>
南都医大的副校长――丁德成,如果到时候投票,跟他关系好的有投票资格的教授,肯定投关汝言,这是人之常情。</p>
同样,跟苏教授私交甚好的教授,也会投杨平。</p>
这还只是争取推荐名额,获得推荐名额之后,人脉也非常重要。</p>
获取名额后,还要经过初审、复审、会评、申请决策几个环节。</p>
起决定性作用的会评,就是由评委专家投票,评委包括往届杰青,大千人,院士等等,比如苏教授作为新科院士,很可能会被邀请为评委,虽然亲属或者本单位的评委会回避,但是他有人脉呀。</p>
这东西除了硬实力,软实力也必须有。</p>
――</p>
杨平现在只关心自己的研究课题,其它的没有放在心上。</p>
什么杰青、博导、正教授、主任医师,他一概不关心,他心里目前只有自己的研究课题。</p>
细胞之间的架构,由二维向三维发展,这是目前课题最大的难度,杨平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p>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生物学知识,还需要物理学和化学知识,因为细胞与细胞如何导向三维构架,非常复杂。</p>
人工复制一个完好的组织或器官,是细胞与基材、还有细胞与细胞之间作用力协调出来的结构,人体从一颗受精卵发育为人体,为什么它们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来分化细胞,而分化出来的细胞又可以按照设定的结构来搭建。</p>
这些细胞又没有眼睛,但是构成血管的细胞可以自动搭建管状的血管,而构成周围神经的细胞可以自动构建条索的神经,构成肝脏的细胞,可以自动搭建一个肝脏。</p>
究竟谁在引导它们,又是怎样引导的。</p>
系统空间的积分就像电量一样,杨平趁它还有电,疯狂查阅各种资料,希望将这些知识综合起来,解开其中的谜团。</p>
目前体外培育或打印器官的几种方法:水凝胶、固体支架、磁力悬浮,而这些方式制作的细胞三架维架构载体很不均匀,构架孔洞大小不一,因此很难了解细胞如何与构架相互作用。</p>try{ggauto();} catch(ex){}
就算给定一模一样的能量、温度等外在条件,还是会有很多的微观状态无法复制,一些科学家创造出跟人体内一模一样的微环境,去观察里面细胞的状态,观察得到的东西会更多。</p>
这些杨平已经做得非常好,他完全可以复制跟人体一模一样的微环境,但还是没有得到想到的三维结构。</p>
杨平自己开创一条研究思路,他用正常干细胞、畸胎瘤细胞和肿瘤细胞做出三个实验模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