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兴教化,全国立社学(2 / 2)

相对于顾正臣的谨慎周全,高台更多是敬畏,毕竟顾正臣在泉州府境内有先斩后奏的特权,可以决断泉州府特区所有事宜。泉州钱庄就在府衙门外,主要目的便是为航海贸易提供资金,得罪了顾正臣,未必能活着回金陵……</p>try{ggauto();} catch(ex){}

别说现在钱庄还没建立起来,只要顾正臣需要,钱庄可以带人露天办理借贷事宜,反正也没谁敢在府衙门口抢钱。</p>

顾正臣看了看钱库施工,见安全不存在问题之后,便点头道:“明日与本官一同赴宴,这里便交给司会负责看着吧。”</p>

高台自是答应。</p>

刚走出钱庄大门,赵三七便找了过来,道:“府尊,府学教授李烈、训导杜三佳,晋江教喻王敬求见。”</p>

顾正臣皱了皱眉,回到二堂。</p>

李烈已经从训导升了教授,负责府学教导事宜,此人雷厉风行,做事严肃认真,在成为教授之后,将一干生员从家里打了出来,赶到了府学进修,朝廷还派了国子学的杜三佳当泉州府学训导。相对于去年冷清的泉州府学,现如今的府学已有十四个生员,总算是有了读书声。</p>

一见顾正臣来,李烈便埋怨起来:“顾知府是不是只顾着开海之事,将教化百姓忘了个干净?身为一府知府,怎能贪慕那些东西!”</p>

顾正臣看着眼前发脾气的李教授,拱手道:“忘倒不敢忘,只是开海乃是陛下钦命,不敢不紧着先走一步。倒是李教授,声音洪亮,中气十足,身体好过去年,当真是可喜可贺。”</p>

李烈不吃这一套,也不给顾正臣面子,直截了当地说:“来了泉州府,一不去府学,二不去县学,不是顾着港口,就是下令造船,听说顾知府还打算宴请商人,如此做派,恐有损顾青天之名,还请顾知府归心,以农桑为重,以教化为重。”</p>

顾正臣坐了下来,让李烈等人落座,然后说:“李教授来找本官,该不会是进言的吧?”</p>

李烈知道顾正臣强势,自己想说的也已说了,至于他听不听,那是他自己的事,府衙政务方面的事,自己确实不宜说多了。</p>

政务事不说,但教化事必须说。</p>

李烈起身,严肃地说:“顾知府,朝廷要求各地设置社学之事,想来应该知情吧?”</p>

顾正臣微微点头。</p>

洪武八年正月二十七日,朱元璋下诏,于全国设立社学。</p>

这是朱元璋重视教育的重大举措。</p>

朱元璋也清楚,虽然府、州、县都有学堂,但乡闾之间,地处偏远,教化之风吹不过去,所以便决定设置社学,并要求各地府州县官员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p>

二月初的时候顾正臣已经在去金陵的路上了,并没有收到这份文书,后来在金陵听闻,回到泉州府之后一交接,吕宗艺根本就没动作。</p>

不是吕宗艺不想兴建社学,而是因为吕宗艺认为社学有问题,以各种借口推迟。</p>

社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课程设计:</p>

老朱说了,在社学的孩子需要学习《大明律》。</p>

别说吕宗艺觉得不妥,顾正臣也不认可这一条,现在李烈再次提出建造社学,这雄心勃勃搞教化自然是好事,可若是不解决课程问题,好事办不成。</p>

大明的社学其实继承的还是元朝的社学。</p>

元至元二十三年,朝廷颁令:</p>

凡各县所属村庄以五十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教劝农桑为务”,并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p>

元朝的社学主要课程是教劝农桑。也就是教导孩子,要乖乖种地,别整日想着东混西混,种地才是你们这些小崽子们应该干的。你种地,你儿子也种地,子子孙孙无穷尽,都去种地。</p>

到了老朱这里,改成了以学律令为主。</p>

那意思是说:你这娃娃要知道法,不能学我老朱当年不知法的可怕,结果无法无天造了反,不小心还混成了皇帝。你们不能学我,要知道法的可怕,一个个都老老实实。</p>

潜台词就是:乖,摸摸头,要听话。</p>

元朝的社学是农闲时入学。</p>

该种地的时候还是跟着爹娘去种地,不种地的时候来社学里面听人唠叨怎么老老实实种地,别跟着地痞流氓瞎逛学坏了。</p>

到了老朱这里就不管什么农闲不农闲了,娃娃都应该听话,有空要来,没空创造空也要来。</p>

普法压倒一切。</p>

普法从娃娃抓起。</p>

实事求是地说,只从政策上来看,大明初期的社学与元朝时期的社学都存在不少问题。老朱的社学问题更大,以至于老朱不得不在办了几年之后下旨停办社学。</p>

当然,老朱停办社学不是因为普法遇到了困难,而是因为官吏将社学当做了营生,发财的买卖……</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