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宝钞大小之争(1 / 2)

奉天殿。

顾正臣躲在柱子后面打哈欠,早朝实在不是个好东西,让人困累不已。

户部在汇报地方情况,可让顾正臣有些疑惑的是,对于上元县、溧水县等地的旱情,户部提都没提,似乎这事压根不存在。

但在句容来金陵的官道上,顾正臣还看到了数十个无家可归的流民,流民数量虽然不多,可距离秋收还有几个月,在这期间到底会出现多少流民还很难说。

许多百姓家里存不了多少粮食,一茬粮收不上来,很可能就是饿肚子乃至要全家性命的大事。

户部没人说,御史也没吭声。

随后是工部事,说的是中都建设问题。

虽说朝廷停罢中都役,遣散了大量匠人、民工,可中都毕竟还埋着老朱他爹娘,皇城烂尾可以承受,但亲爹亲娘的陵墓烂尾,那可是会被人戳脊梁骨,这需要大修特修,那烂尾的石头拿去用,那烂尾的砖头拿去用……

工部尚书李敏的声音传荡在大殿之中:“陛下,龙江船厂船匠已调拨到位,只等船坞挖成,便可开工。只是户部方面,迟迟推脱不给钱粮,臣几次与户部交涉,与中书胡相商谈,可户部始终不松口,说建大船乃是亡国之兆,空耗国孥,劳民伤财……”

朱元璋听闻之后,看向户部官员:“颜希哲,你反对建造宝船?”

颜希哲出班,道:“陛下,不是户部不愿给工部钱粮,而是他们索要着实太多,张口便是五万石粮。臣等以为,打造一艘大福船不过千石粮,可工部竟要耗粮无数,去打造什么宝船,言说是海上永不沉没的堡垒,令人嗤笑。”

“眼下大海之上,有大明水军,福船驰骋,海寇望风而逃,何需耗费海量钱粮去打造所谓宝船。若海上有警,五万石粮可造五十艘大福船,防控区域之广,布置之灵活,远胜于三五艘宝船。故此,户部不予批给。”

工部尚书李敏不着急,反正这事是老朱亲手抓的事,没钱粮办不成,黑锅也不是自己背。

朱元璋向右微微侧身,目光看向柱子后低头不语的顾正臣,沉声道:“泉州县男,你出来说说,户部所言是否有理?”

顾正臣就知道躲不过去,原以为宝船的事已经顺利推行,不成想竟卡在了户部这里,行礼之后,顾正臣看向户部尚书颜希哲,言道:“户部认为五十艘大福船,胜过五艘大宝船,是因为不知大宝船之强。臣以为,工部应说明大宝船之锐利……”

颜希哲不给面子,当即驳了回去:“工部已将大宝船之事详尽说明,然户部不可能支给如此多粮。陛下,臣恳请罢停龙江船厂扩建,以省去人力财力。”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顾正臣与颜希哲。

顾正臣无奈,走上前,对颜希哲指了指自己脚上的布鞋,询问:“敢问颜尚书,假若一双布鞋可行百里路,而一双皮革靴却可行千里路。一双布鞋作价七文,一双皮革靴作价一百文,你是选择买十几双布鞋,还是买一双皮革靴?”

颜希哲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的鞋靴,对顾正臣说:“这还用问,自然是皮革靴。”

顾正臣转身看向朱元璋:“陛下,颜尚书宁愿一次到位,花费百文买千里靴,而不愿花费少而买百里布鞋。臣以为,这与颜尚书宁愿耗费五万石去打造五十艘福船,也不愿花费五万石打造五艘宝船相悖,愿陛下察其是非,明其表里。”

颜希哲愣住了,这是在骂自己是非不分,表里不一吗?

废话,我是尚书,我能跟你一个小官一样穿布鞋跑来跑去。再说了,买那么多布鞋也不好带啊。

朱元璋看向颜希哲,呵呵笑了声:“大福船可行千里而价低,而大宝船可行万里而价高。两者大是不同,户部在这件事上就不要再阻拦,按工部所请批给钱粮。”

颜希哲无奈,只好行礼答应。

朱元璋看着想要退回去的顾正臣,开口道:“既然你出来了,那就在这站着吧。兵部尚书刘仁,你昨日上了奏折,言说宝钞提举司出具的初版宝钞问题太多,不宜使用。设计那宝钞的,正是泉州县男,你们不妨直接说。”

兵部尚书刘仁出班,看了看顾正臣,厉色道:“泉州县男,你也是获了朝廷爵位之人,如何不知朝廷威严与脸面?宝钞之用,广于万民,传于海外,事关国体,岂能如你那般儿戏,堂堂大明宝钞竟不如巴掌大,岂不是丢了国体?”

顾正臣皱了皱眉,看向刘仁,你一个兵部尚书,没事找孙子玩去,跳出来说宝钞提举司的事是不是有些过分了,要说也是颜希哲之类的,主管户部的人才。

“刘尚书高见,不知以刘尚书之意,这大明宝钞当多大为宜?”

顾正臣拱手。

刘仁哼了声,张开双手就在胸前比划着:“应该这么大,至少比元廷的宝钞大得多才行,最好是大上一番两番。这样才显得大明之大,元廷之弱小。”

顾正臣看着刘仁近乎滑稽的表演,摇了摇头,对朱元璋道:“陛下,臣恳请送来五百斤书来。”

朱元璋饶有兴趣,安排内侍去准备。

百官议论纷纷,不知顾正臣要做什么。

费震凝眸看着顾正臣,就是这个年轻人,自去年中秋横空出世后,便一直风头无两,身在金陵之外,金陵却有着他的诸多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