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后方(二)(2 / 2)

陈长史略一点头,接了信,展开一看,眉头一皱:“这个崔县令,竟要将种桑织布的技艺,教给后来的流民百姓。”</P></p>

冯长史道:“年轻人嘛,有干劲有冲劲,想立功是好事。不过,这事确实要谨慎些。要等流民们彻底归心,融入南阳郡了,再行此事。”</P></p>

“我这就给他写信,让崔县令稍缓一些。”陈长史略一思忖下了决心:“至少也要等流民入户籍两年之后,才能学种桑织布。”</P></p>

南阳郡十四县,其实就是个微缩的小朝廷,大事不多,小事不少。一桩桩一件件都得有人定夺拿主意。</P></p>

陈长史掌管王府人事,地位类似王丞相。不过,陈长史从无私心,也没结党营私,比王丞相强多了。</P></p>

这一边,户房里送来了一份文书,等着冯长史批复。</P></p>

冯长史一看,原来是田庄送来的。</P></p>

姜韶华走后,崔渡直接就住在田庄里,几乎没回过王府。除了培育粮种外果蔬种子之外,崔渡近来还在研究给农田增肥和灌溉等事务。但凡是研究,总是要花银子的。</P></p>

田庄花的这点银子,和军营消耗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P></p>

冯长史都没细看,便挥笔签字,盖了户房印。两天后,银子和器具便送到了田庄。</P></p>

这些琐事,都由崔望操持,崔渡是不管的。他穿着家常旧衣,在试验田里转悠,不时发现一株格外饱满的麦穗。然后小心翼翼地连根挖起,让人送进专门的培育粮种的棚子里。</P></p>

粮种培育,是一件需要极致耐心的事。优质的粮种,就是这么一年一年选种培育出来的。</P></p>

崔望来送消息,见崔渡正专心忙碌,也未惊扰,默默在田边等着。</P></p>

唯有热爱,才能抵漫长岁月。</P></p>

没有鲜花着锦,没有锦衣玉食,没有酒水歌舞,只有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的枯燥单调的培育粮种生活。整日在田间地头忙碌,和一堆没读过书不识字的农夫们打交道。</P></p>

崔渡的耐心和毅力,令人惊叹,也让人敬服。</P></p>

天色渐渐昏暗。</P></p>

崔渡终于从田里出来了。</P></p>

崔望笑着上前:“文书送去王府,冯长史已经批复,让人将银子和需要的器具都送来了。”</P></p>

冯长史是出了名的抠唆。伸手要银子的文书,多多少少都要被砍掉一些。唯有田庄的用度,要多少批多少。</P></p>

崔渡也习惯这样的待遇了,笑着说道:“送来就好,过两日就开始研究新肥料。”</P></p>

崔望忽地低声笑道:“郡主走了这么久,只给你写了一封信。你就不能主动些,多给郡主写信?”</P></p>

这对未婚夫妻,定了亲和以前的相处模式还是一样,各忙各的。偶尔通一回信,通信的频率,甚至还不如陈冯长史两人。</P></p>

崔渡心里一动:“我回去就写。”</P></p>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