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让我们的学问名扬天下,方才不愧对诸位的厚爱。”</p>
眼见人群又要闹起来,他提高声音说道:</p>
“然,只靠我一人,是很难做到的。”</p>
“所以我会挑选一些学子,与我一起回中原,去宣扬唯物之学。”</p>
“哗。”现场瞬间炸开了锅。</p>
这次不是为了反对,而是惊喜。</p>
竟然有机会和方文宗一起去中原?那可是太好了啊。</p>
很快大家都再次看向方孝孺,目光里充满了炽热。</p>
不只是年轻人,就连很多大儒都心动了。</p>
中原在华夏文化圈里,具有神圣般的地位。</p>
谁不想去那里见识一番呢?</p>
如果能留下一些声音,那就真的死而无憾了。</p>
以前他们不敢去,也没机会去。</p>
现在机会突然出现在眼前,谁又能不心动呢。</p>
方孝孺显然早就有所谋划,他宣布为了公平起见,让年轻人比试一翻。</p>
成绩最好的跟随他一起去大明。</p>
没被选到的也不要伤心,等他们在那边站稳脚跟,大家都有机会去。</p>
至于大儒,就不能用考试来选拔了。</p>
而是把大家叫到一起互相商议了一下。</p>
方孝孺拿出了同样的说辞,等站稳脚跟,所有人轮番去。</p>
如此很快就拿出了一份名单。</p>
二十位大儒学者加三百优秀学子,将跟随他一起前往中原。</p>
叶云流很是吃惊:“老师,为何要带如此多人回中原?恐不好管理啊。”</p>
方孝孺露出一个尽在掌握的笑容,说道:</p>
“你是我的亲传弟子,有些事情告诉你也无妨。”</p>
“朝鲜虽然已经并入大明,然时间太短,人心依然有隔阂。”</p>
“其中读书人最为严重。”</p>
这是很正常的,越是读过书的人,族群意识就越强。</p>
想要彻底融合他们,就更加的麻烦。</p>
尤其是大明和朝鲜之间,还远隔重洋。</p>
地理上的距离,也会加重这种隔阂。</p>
时间长了,他们甚至会再次生出独立之心。</p>
“如果我把朝鲜国优秀的年轻人,全部带到中原。”</p>
“朝鲜本地的文化就会渐渐没落,而这些年轻人去中原接受教育,自然就会心向大明。”</p>
“如此,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朝鲜国永为大明藩属。”</p>
叶云流震惊的瞪大双眼,他没有想到自家老师竟然还有如此深的谋划。</p>
等反应过来,由衷的道:“老师深谋远虑,学生佩服。”</p>
方孝孺笑道:“这其实是我和那位陈伴读一起商量好的策略……”</p>
虽然他数年没有回中原,但和陈景恪的联系从未断过。</p>
除了交流学问,还商量了很多政治问题。</p>
其中就有吸引四方人才入中原的方案。</p>
将对方的人才吸走,时间长了他们的文风必然会黯然无光。</p>
而那些人才去中原学习华夏文化,自然就亲近大明。</p>
他们选择留下,能为大明的建设添砖加瓦。</p>
如果他们带着一身所学回国,那就是华夏文化的宣传员。</p>
如此一来,他们本国就很难在发展出独立的思想,永远和华夏一体。</p>
而朝鲜王国,是大明藩属里除日本外文化最兴盛的国家。</p>
如果能在这个国家,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掠夺机制,其他藩属国基本就没难度了。</p>
而恰好方孝孺在这个国家拥有者独特的地位。</p>
如果不好好利用一下,那就太对不起他方文宗的头衔了。</p>
所以他才会如此高调的返回大明,就是等着朝鲜文坛来挽留自己。</p>
然后他顺势宣布,带领一批优秀人才,和他一起去大明宣扬唯物学。</p>
“大明那边已经做好准备,等为师回到洛阳,立即就建立一座书院。”</p>
“然后源源不断的从朝鲜王国吸纳人才……”</p>
他所说的书院就在洛下书院旁边,房子已经建好就等他回去了。</p>
对于如此深远的谋划,叶云流叹为观止,并佩服的五体投地。</p>
去大明的人选确定之后,很快就乘船出发了。</p>
不过方孝孺却没有跟随大部分一起走,而是准备先去一趟辽西。</p>
叶云流很是不解,什么事情比回洛阳开书院还重要?</p>
等到达目的地,他顿时就明白了缘由。</p>
来拜访解缙。</p>
去年被贬到辽西泰宁县为官,他内心很是激愤。</p>
不过他本身并不是那种自暴自弃的人,心里反而憋着一口气。</p>
将我贬到这里,那我偏偏要做出一番成绩,然后荣耀回归朝堂。</p>
他唯一担心的,是辽西文教很差,没有人能交流学问。</p>
谁知赴任之后就听说了方孝孺的大名。</p>
在大明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儒家的异类。</p>
作为传统的儒家文人,他对方孝孺不讨厌但也不喜欢。</p>
如果是在中原,他肯定不会主动和对方打交道。</p>
但到了这种地方,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p>
于是就找来了几篇方孝孺的文章观看。</p>
这一看不要紧,震惊的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p>
唯物学?</p>
这是要和理学划清界限……不,这是要另起炉灶,开山立派啊。</p>
此时他对方孝孺的观感彻底扭转。</p>
难怪其当初如此的锋芒毕露,是有资本的啊。</p>
接着,解缙就四处收集方孝孺的文章加以研读。</p>
对唯物学了解越深,他就越是佩服。</p>
期间自然也产生了很多疑问,于是就试着写信给方孝孺求教。</p>
本来他以为对方一代文宗,不会理会自己这个末学后进。</p>
哪知道没多久就收到了回信。</p>
很厚,耐心的解答了他所有的疑问,并且还送了一套文集给他。</p>
这让解缙开心之余,对方孝孺更加的尊敬。</p>
之后双方就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自然而然就成了至交好友。</p>
事实上,方孝孺也被解缙的深厚学问折服。</p>
否则以他的性格,不会如此重视对方。</p>
之前因为俗务缠身,没办法亲自来拜访。</p>
这次终于有了机会,自然要过来见上一见。</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