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安置成年亲王</p>
只过了不到半个月,皇权交替带来的动荡就几乎消失。</p>
至少民间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p>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除了接到通知,十月初八前后不允许举行丧葬,就没有别的感觉了。</p>
当然了,名字带有“标”字的除外。</p>
避讳制度,必须改名字。</p>
不过朱标是个不想多事之人,就下旨单名叫标的改名即可,双字带标字的无需更名。</p>
地名之类带标字的也无需更改。</p>
本来这算是一项新皇仁政,却让老朱尴尬了好几天。</p>
为啥?</p>
因为老朱那会要求,不论单双字,只要有重的都要改。</p>
不光名字要避讳,他还给自己起了个表字,也要避讳。</p>
比如,他的表字是国瑞,带国和瑞字的都要避讳。</p>
冯胜原名冯国胜,就是因为避讳改了名。</p>
他还给自己的父亲取名叫朱世珍,连这个名字都要一起避讳。</p>
本来这还没啥,因为避讳没有一固定的规矩,怎么避讳全看皇帝的意思。</p>
有的皇帝甚至要求,诸子百家的典籍都要避讳。</p>
比如道可道非恒道,因为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被改成了道可道非常道。</p>
此类事情不胜枚举,和他们比起来,老朱的避讳要求其实不算苛刻。</p>
然而朱标这一下却把他给衬托出来了。</p>
关键他还啥都不能说,不说只是尴尬一下,说了那就真成丢人了。</p>
所以老朱只能自己郁闷,朱标来请安,他都没给好脸色。</p>
避讳只是一件小事,真正的大事是几日后朱标的又一道旨意。</p>
着晋王、燕王开府建牙,自设官职、自募僚属。</p>
这一下群臣和炸开了锅一般。</p>
新皇这是糊涂了啊,你这么搞不是要让两位塞王建国中之国吗?</p>
不只是文官反对,就连勋贵都有些躁动了。</p>
朱标不得不向群臣解释,两位亲王将来是要分封的。</p>
只是现在大明离不开他们,封国的事情不得不推后。</p>
允许他们开府建牙,是对他们的补偿。</p>
将来封国了,有现成的官僚团队可以使用,能省去很多麻烦。</p>
即便如此,群臣依然不愿意罢休。</p>
话虽如此,如果两位亲王尾大不掉,不愿意就藩怎么办?</p>
群臣或许有私心,但他们的意见确实是站得住脚的。</p>
确实不能排除这种可能。</p>
最终经过一番拉扯,双方各退一步。</p>
允许两位亲王开府建牙,但对规模进行了限制。</p>
且等五年后两位亲王世子学有所成,就给他们封国,让世子前去治理。</p>
对于五年期限,朱棣那边好说,反正他的封国肯定先放在锡兰岛上。</p>
地是现成的,只要移民过去就行了。</p>
麻烦的是朱,碎叶川还被帖木儿帝国占据,中间还隔着广阔的西域。</p>
且大明的主要敌人是北元,抽不出太多兵力用在西域方向。</p>
五年时间可不好办。</p>
就连自信如朱,也不敢说五年内能从帖木儿那边啃下一块地。</p>
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折中的法子多的是。</p>
陈景恪指着地图,说道:“可以拿下高昌旧地,对晋王来说毫无难度,五年内完全可以做到。”</p>
“此地远离大明腹心,先将封国放在这里,群臣不会有意见。”</p>
朱目光紧紧盯着地图,说道:</p>
“控制此地的是东察合台汗国,去年为帖木儿所败实力大损。”</p>
“这也是年初我军攻打哈密王,他们坐视不理的原因。”</p>
“给我两三年时间治理河西积蓄力量,高昌旧地一战可下。”</p>
朱标微微颔首,说道:“三弟有把握就好,朝廷会全力助你夺取此地。”</p>
陈景恪自然也不怀疑这一点,如果是完整的察合台汗国,确实挺棘手的。</p>
可现在只是分裂后的东察合台汗国,还刚刚被帖木儿打败,连可汗都被杀了。</p>
大明想打败他们拿下高昌旧地,可以说轻而易举。</p>
“打下这里容易,治理很难。”</p>
“自唐以后,汉人就失去了对高昌的统治,这里已经见不到汉人踪迹。”</p>
“当地的生产也遭到全面的破坏。”</p>
“我们要重新移民,开垦农田,兴建水利设施……”</p>
“就算顺利,十年能有所成就算不错了。”</p>
“不过一旦将此地经营好,就有了一处攻打帖木儿汗国的桥头堡。”</p>
“等将来拿下碎叶川,朝廷正好可以派遣流官接管此地。”</p>
有些事情必须提前说清楚,高昌只是暂时借给你的,将来是要还回来的。</p>
这些话朱标不方便说,只能陈景恪来当这个坏人。</p>
其他人自然也明白这个意思,并不会因此就生气。</p>
朱嘴角浮起一丝笑容,说道:“十年又算的了什么,我还有半生时间可用。”</p>
“就算我完不成,还有济接班。”</p>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碎叶川终将是我晋国之地。”</p>
“到时晋国势力会全面撤出西域,将那里的土地移交给朝廷。”</p>
首次参与内部会议的朱济,激动的说道:</p>
“我一定会帮助父亲,早日完成立国大业。”</p>
老朱咧开嘴,高兴的说道:“好好好,不愧是咱的好儿子好孙子,有你们在,咱就放心了。”</p>
原本的朱济也是往文臣武将方向培养的,后来确立分封制度,就逐渐增加了君王教育。</p>
实际能力暂时还看不出来,但学业方面确实非常优秀。</p>
且因为从小就和朱雄英、朱高炽等人一起读书生活,兄弟感情甚笃。</p>
他和朱雄英的关系,类似于朱和朱标。</p>
包括朱元璋的几个年龄较小的儿子,蜀王朱椿、湘王朱柏、刚刚被封为宁王的朱权等等。</p>
都是朱雄英小团队成员,关系莫逆。</p>
所以,只要皇位顺利交替,就不怕晋国占着西域不肯归还。</p>
至少三代人不用担心这个问题。</p>
如果三代人还不能帮晋国立国,那大明干脆自我毁灭算了,也别想着什么帝国时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