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你的心真脏啊(2 / 2)

说好的三年一轮换,结果安西军一去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p>

帝国计划注定了大明将来会在更遥远的地方驻军。</p>

让这些军队三年一轮换是不现实的。</p>

干脆一次性服役十年,还特赐七等勋骑尉。</p>

就是要用高官厚禄,吸引将士们主动去外地任职。</p>

还有服役年龄达到十年,没有被提拔,没有获得勋位,依然是个普通士兵的,也可以退役。</p>

这么长时间都没立功,要么是得罪人了,要么是不合适。</p>

不论是哪一种,再让他留在军中都是折磨,退役是最好的选择。</p>

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标准,如果达到也可以退役,不过总的来说就这几种。</p>

退役之后也不是离开军队序列了,而是转入预备役。</p>

如果是军官,还有机会转入地方担任捕快、缉盗,或者加入税务稽查司、海关稽查等部门。</p>

总之,这一套军制相当的完善。</p>

至少在陈景恪看来如此。</p>

和现代军制比起来自然是远远不如,可在古代,这玩意儿绝对是划时代的。</p>

朱元璋翻看之后,当即就批准施行。</p>

而且这一次他并未将这个功劳让给朱标,而是以自己的名义来实施的。</p>

至于原因,自然是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军制变革。</p>

朱元璋怕朱标误会,亲自解释道:</p>

“这已经是大明第三次军制变革了,且动作还如此之大,必然会引起人心动荡。”</p>

“一个不好,还有可能会引起军队不稳。”</p>

“你行事过于稳重,手段又太温和,我怕百官会阳奉阴违。”</p>

“你爹我凶名在外,有我来主持革新,定然没人敢乱动。”</p>

朱标也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不会因此产生什么误会。</p>

而且他也很清楚,这次军制改革速度必须要快,耽搁的时间长了恐怕会生出变数。</p>

想要又快又稳的完成军制改革,只有老朱能做到。</p>

——</p>

当消失半年的朱元璋,突然出现在朝堂上,引起的震动有多大可想而知。</p>

看到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感受着如刀锋一般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扫过。</p>

那一刻,群臣重新回忆起了被洪武大帝支配的恐惧。</p>

朱元璋很满意这个效果,但他并没有和大家叙旧,而是寒声道:</p>

“咱很生气。”</p>

群臣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臣等有罪。”</p>

“太子是要大明休养生息,不是让你们懈怠偷懒。”</p>

“好好的政令,一日能完成的,你们能拖到三日五日。”</p>

“一次能解决的事情,故意拖延,非要周转十次八次才肯完成。”</p>

“以为咱什么都不知道是吗?”</p>

群众弓着腰,头垂的一个比一个低,不少人冷汗直冒。</p>

“咱只是休息几日,不是死了。”</p>

“哗……”群臣齐刷刷的跪下:“陛下息怒。”</p>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这老头真会装腔作势。</p>

陈景恪假装没有看到,悄悄往旁边的柱子后面挪了挪。</p>

大家都跪了你不跪,太突兀了,还是躲一躲的好。</p>

不过心中却连连感慨,什么叫牌面?</p>

这就是。</p>

只是几句话,就把群臣吓的瑟瑟发抖。</p>

还好,朱元璋只是吓唬一下大家,并没有抓典型杀鸡儆猴。</p>

即便如此,也把群臣吓的够呛。</p>

连连表示,以后一定尽心尽力工作,不敢有一丝懈怠。</p>

朱元璋这才顺坡下驴,将此事揭过。</p>

之后他就宣布了军制改革之事。</p>

并让人拿来几套新军制,给百官传阅。</p>

群臣很惊讶,竟然又要对军制做改革?</p>

这玩意儿也能随便改的吗?</p>

等看完具体的内容,更是感到震惊。</p>

太多了,主要是太全面了。</p>

而且很多制度可谓是闻所未闻。</p>

众人马上就想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皇帝和太子突然召见军方大佬。</p>

然后徐达等人就变得神神秘秘的,每天都窝在五军都督府。</p>

本来大家还好奇他们在做什么,现在答案揭晓了。</p>

肯定是弄这些新制度去了。</p>

然后很多反应快的,目光开始在人群里寻找陈景恪的身影。</p>

传闻大明近些年的国策,基本都是出自他的手,而最近他也频繁出入五军都督府。</p>

这一切无不证明,传闻具有很大的真实性。</p>

就算不是全部出自他的手,也必然参与了这些改革。</p>

十几岁的少年,能参与到这样的国家大事,妖孽啊。</p>

难怪徐达、冯胜这些人,与他平等论交。</p>

有这样的能力,谁敢轻视他?</p>

这一刻,陈景恪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再次提升了好几个台阶。</p>

等众人差不多看过新军制,朱元璋问道:</p>

“诸卿可有不同意见?”</p>

群臣鸦雀无声。</p>

不同意见?</p>

我有啊,可是我不敢说啊。</p>

朱元璋见无人回答,就又问了一遍:“不说话,莫非是不同意?”</p>

群臣再也不敢保持沉默,硬着头皮道:</p>

“臣等无异议。”</p>

于是,本应该引起群臣激烈反应,乃至反对的军制大革新,就这样全票通过了。</p>

“半年,咱只给伱们半年时间,必须完成军制革新。”</p>

“如果让咱知道谁阳奉阴违阻挠变革,休怪咱不留情面。”</p>

“是。”群臣齐声回道。</p>

这还不算完,为了配合本次军制改革,朱元璋还将心腹大将派往各地坐镇。</p>

冯胜去了应天坐镇;傅有德去了川蜀,顺便负责扫平当地南蛮作乱。</p>

汤和去了两湖坐镇;晋王朱棡还在半道,就被命令返回江西大本营坐镇。</p>

延安侯唐胜宗坐镇陕西;吉安侯陆仲亨镇山东……</p>

天下各地,都有军中大将坐镇,确保军制改革平稳进行。</p>

而这一连串的人事任命,也凸显出朱元璋对此次改革的重视。</p>

让群臣不敢生出一丝懈怠之心。</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