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白苗的眼光(1 / 2)

在会议上,李天芳认真倾听与会代表的各种理论,着实让她开阔了眼界。</p>

“都应犁自己的地,不要犁别人耕过的地”,主张“换一个说法,换一个想法,换一个写法”,</p>

创造自己独立的艺术世界,张开双臂迎接“多元状态的到来”,而这正是“社会主义文学富有生命力的表现.</p>

“多元“成了这次会议出现的最多的一个话题。</p>

李天芳很受启发。</p>

当然是作为一名作家这么想的,但如果作为一名杂志社的编辑就要考虑实际情况。</p>

就譬如眼前这篇,和杂志社的风格格格不入。</p>

她沉吟了一下说道:“明华,我知道你前两年大力提倡先锋类写作,作为我个人而言倾向于刊登这篇,但是。”李天芳强调了下:“还得还要让张主编过目。”</p>

方明华愣了下,但还是说道:“行,让张主编把把关也好。”</p>

作为《延河》杂志社编辑部主编张丕祥这两年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不太管事。</p>

基本上都是三名副主编各自把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副主编有些拿不准的文章才会主动让他看。</p>

譬如今天。</p>

李天芳拿着底稿去找张丕祥,方明华轻轻叹口气。</p>

以张主编那种求稳的心态,这篇稿子估计最后没戏。</p>

果然,第二天下午李天芳拿着稿件又找到方明华,抱歉说张主编那里没通过,这篇内容比较荒诞,不符合《延河》杂志社风格。</p>

“不好意思啊,明华。”李天芳表示抱歉。</p>

“没关系。”</p>

如果自己在组,还会据理力争,但现在自己在诗歌组,闲事管太多没人高兴。</p>

就让时间证明一切吧。</p>

等李天芳走后,方明华拿出抽屉里的信纸给刘索拉写一封回信,信中说这篇我个人感觉写的很好,但不太符合《延河》杂志的风格,有关领导看了觉得不大合适。”</p>

“刘索拉同志,我建议你重找一家杂志社投稿。”方明华写着,停顿了下:“可以投《人民文学》,王濛主席现在做主编,他非常欣赏先锋类。”</p>

ok!</p>

信写好,方明华连同原来的底稿骑车赶到邮局寄了出去。</p>

不久以后,这篇出现在《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上,引起轰动。</p>

就在方明华将刘索拉的原稿退回的第二天下午,白苗钻进方明华的办公室。</p>

“白哥,我最近可没发表什么,没法请客啊。”方明华用开玩笑的口吻说道。</p>

“瞧你说的.好像我找伱就是为了请客?”白苗反驳了句,一屁股坐在他对面问道:“明华,你给李主编看的那篇,《你别无选择》呢?”</p>

“退回去了。”</p>

“退回去了?你怎么退回去了?”</p>

“李姐说张主编审核不通过没法刊登,咱们不能压在这里吧?”方明华反问道。</p>

“哎那么好的一篇。”白苗听了叹了口气。</p>

“你也看了?”</p>

“嗯,前天李组长拿来也让我看了,我觉得很不错建议她立即发表,可她非要让张主编看看,这倒好,看飞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