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被发现的蚁穴(1 / 2)

翌日一早,郁新携随行官员前往周王府拜见周王。

这并不是郁新想去,而是按照朝廷规制,来一趟人家的地盘,怎么也需要给个面子,基本的礼数少不得。

何况周王朱橚是太祖第五子,当今皇上的叔叔,内地藩王之首,怠慢不得。

一番礼仪之后,朱橚将长子朱有炖、次子朱有爋等人介绍给郁新,笑道:“郁阁来一趟不容易,府衙毕竟有些简陋,不若搬至周王府暂住几日,本王也好略尽地主之谊。”

郁新先是感谢了周王好意,然后回道:“王爷,我等为查看沿河灾情,奔波劳苦,有个地方歇息已是不错,哪里还敢劳烦王爷。”

朱橚也清楚,郁新这一行人确实辛苦,不说定远赈灾,智斗白莲,就是这一路行舟,也够其疲累。

“说起那七月暴雨,可谓是危急万分,若不是此处堤高且固,加之张忠赈分流之策,这开封与开封府,恐要遭难。如今想来,依旧是后怕不已。”

朱橚感叹道。

郁新凝重地点了点头,当时的情况绝不容乐观,想到当下处境,不由苦涩地说道:“幸赖大雨终消,分河有法。眼下灾情虽远,仍不可掉以轻心,堤坝加固、整修、堰塘整顿,千头万绪,让人心力憔悴。”

朱橚微微点头,拱手道:“这些事,也只能劳烦郁阁与诸位了。”

对问一番,朱橚邀请郁新等人前往东书草堂,看着难以计数的典籍,郁新等人不由感叹。

“听闻王爷手中有一本《袖珍方》,是为难得一见的医书,不知郁某可有幸一览?”

郁新恭谨地问道。

朱橚笑了笑,示意长史王翰取书。

王翰走到一处书柜上,取出一本书,双手呈递给郁新,说道:“难得一见,只是因阁老忙于政务,这书已在民间广传,救死扶伤无数。”

“哦?竟是如此,王爷此功不可埋没,本阁回京之后,定奏陈皇上。”

郁新接过七寸大小的《袖珍方》,认真地说道。

周王朱橚喜医药,这是满朝文武皆知的事。

洪武二十三年,朱橚未请示朱元璋,擅自从开封跑到了凤阳。

凤阳那是什么地方,大明中都,龙起之地,跑到那里是想干嘛?

朱元璋琢磨了下不对劲,也不管朱橚是去旅游,还是想沾染点龙气,直接将朱橚发配到了云南。

那时候的云南尚未开化,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多,野人也多,加上大明没有旅游业,当地人生活的困难,生病的也多,缺医少药,生个病只能扛着。

王爷毕竟是王爷,流放也不是一个人的冷清,而是一群人的热闹。

朱橚安排跟随自己的名医李佰等人,就地研究医药,分类汇集医方,耗费近一年时间,完成了这《袖珍方》。

袖,即“易于出入,便于中笥”,方便随身携带。

珍,即“方之妙选,医之至宝”,所选药方珍贵。

因药方选择严谨,切合实用,在当地流传较广。后来朱橚结束了一年流放,又回到了开封,这《袖珍方》也就在开封府及周围传播开来。

“王爷一心向医,实乃仁善楷模。”

王翰严肃地说道。

郁新翻了下医术,对朱橚道:“长史这些年在王爷身边,能说出此言,足以证明王爷宅心仁厚,深得民心。”

朱橚和善一笑,轻道:“本王所作,不过是为朝廷分忧而已。”

开封知府衙门,后堂。

老船工不安地走动着,朝廷虽然派人来调查决堤之事,但其是不是与周王一伙还很难说,若是被周王收买,自己死无所谓,但这冤情怕是再无昭雪机会。

门外传来了动静。

一个安全局之人走入房间,端来了一些食物,也不说话,将东西放下便走出了门。

老船工打开门,看着门口站着的两个护卫,咬牙道:“我是囚犯吗?”

“大人有令,你不能离开这个房间,这也是为你安全考虑。”

护卫赵恺直言道。

老船工无论怎么说,这两人都不放行。

便在此时,开封同知王文涛走了过来,招呼道:“两位护卫辛苦,府尊去了王府,嘱托我要好好招待各位,来啊,送酒菜。”

赵恺微微摇头,行礼道:“同知大人,安全局想要饱腹,会自行去街上采买。大人好意,我等心领了。”

“哎,街上之物如何能招待你们?”

王文涛说着,便有几个衙役抬着桌子走了过来,身后还有布菜之人,酒菜满桌,香气扑鼻。

“这样会坏了安全局的规矩,还请大人撤去宴席吧。”

赵恺有些饿,但还是坚定地说道。

王文涛哪里听这个,拉着两人坐了下来,满上酒,道:“不过是浅酌两杯,吃点饭而已,能坏什么规矩?”

赵恺喜酒,忍不住喝了一杯,又忍不住吃了一口菜,满意地点着头。

王文涛是一个酒桌行家,没用多久,便将两人灌醉,王文涛走到赵恺身旁,低声问道:“赵兄,我们吃饱了,喝足了,可这房间里的人还没吃饭吧,是不是请他一起过来?”

赵恺摆了摆手,推开王文涛,道:“他可是重要人证,岂能出来吃饭,去,拿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