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贡献罄竹难书(1 / 2)

【采石矶胜是胜了,但围绕在此战究竟战果如何,疑团却颇多。</P></p>

虞允文自己战报写的是杀金二千七,杀一个万户两个千户,水战射杀金人数万,烧金人船只一百五十。</P></p>

这个战绩到了虞允文学生手里后,就变成了擒千户五人,烧战船一百八十。</P></p>

等到虞允文病逝,神道碑上将这战绩整个的翻了一番,并且将金人兵力加到了七十万。</P></p>

但实际上关于采石矶大捷,南宋文人赵甡之在他写就的《中兴遗史》当中就做过考据,并得出了水分太大的结论。</P></p>

赵甡之当时是个行动派,他去采石矶实地跑过,记载这里的渡口“冬月乾浅惟单舟乃能出口”,也就是说当时金军船再多也很难倾巢而出。</P></p>

顺带赵甡之还找金人考据过,金人的说法是采石矶之战当天过江的全部兵力仅有抓阄选出来的五百勇士,以及用“民舍折板”所造的十七艘小船,而这种小船的容量也确实跟舢板差不多,“每舟可载二十人”。</P></p>

相较而言,《李通传》当中的记载可能更贴近实情,“水浅不得进,与宋兵相对射者良久,两舟中矢尽,遂为所获,亡一猛安、军士百余人。”</P></p>

这个说法也与《乌延蒲卢浑传》《金人败盟记》、《张焘行状》、《挥麈录》能相互印证。</P></p>

事实上看金史,完颜亮在采石矶退却的原因推测有两点。</P></p>

首先是天气原因使得这里渡口干浅,十余万大军要是在这里渡河的话能渡到过年。</P></p>

其次就是好弟弟完颜雍在老家称帝的消息传来,人心浮动,那就更没必要在采石矶跟宋军浪费时间了。</P></p>

事实上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当然是回老家把从弟抽一顿,先稳固好自己的位置。</P></p>

但完颜亮当然不会做这个选择,我可是提百万大军灭宋,如今这么空着手回去我不要面子的啦?</P></p>

这种情况下,瞰建康通沧海襟大江的瓜州就成了完颜亮殊死一搏渡江灭宋的最好选择。</P></p>

但从采石矶到瓜州这一路上,南征大军就不断有人偷偷离队选择北上回家去效忠于完颜雍,这种情况令完颜亮暴怒,到了瓜州之后便下达了南征以来最重的军令:敢后者死。</P></p>

他甚至还给这条军令详细解释了一下:士卒敢逃,就杀他的蒲里衍,蒲里衍逃则连坐杀谋克,谋克逃则连坐杀猛安,猛安逃则连坐杀总管。</P></p>

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显然可以预料了:金军的兵马都统领、总管、猛安联合完颜亮的亲卫军当晚集体谋反,完颜亮遭弑,随后南征大军在兵马统领的带领下班师向完颜雍效忠,完颜亮的百万大军南下就此无疾而终。</P></p>

对金国来说,把控朝政好色嗜杀决意汉化的完颜亮死了,皆大欢喜。</P></p>

对宋国来说,击退百万金军这战绩简直能吹一辈子!更是皆大欢喜。</P></p>

回看赵亮的一生,既清洗了侵宋的战犯,又结束了绍兴和议。</P></p>

能领百万大军败给南宋让小老弟挺直腰杆做人,还能嚯嚯一通让金国ptsd选择与他执政方针完全相反的休养生息。</P></p>

可以说赵亮对南宋的贡献可谓是罄竹难书,到了九泉之下多半也得算个名誉赵家人了。】</P></p>

“这金宋两国,可真谓难分伯仲。”</P></p>try{ggauto();} catch(ex){}

李世民躺在榻上兴叹,连站起来的兴趣都没,顺带还想为方才所想道个歉:</P></p>

“朕方才以为,这完颜亮之败亡,或似苻坚淝水折戟。“</P></p>

“此时看来,此人不知兵尤甚于苻坚。”</P></p>

也难免李世民这么想,毕竟苻坚本身也非汉儿出身,同样的袭杀自立,治下同样汉胡杂糅。</P></p>

但苻坚好歹能革暴政、抚黎元、和夷狄,兴农桑修水利,倡儒治学,十余年治出承平之景。</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