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不给的你不许争(1 / 2)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327章不给的你不许争“乞除罪名!嘿。”</p>

庞统摇摇头:</p>

“看来这武曌对自己所为如何,倒是清楚得很。”</p>

满眼所为犹如一场闹剧,临近收场要复归正轨时,不去擢俊才治天下与百姓谢罪,反倒是提前开始思量死后去往泰山府君处打点之事了。</p>

他看到的是一个已垂垂老矣惧死的妇人,而非是能够雄率万疆百邦的国主。</p>

这时候张飞弱弱举了下手,眼见大哥目光瞟过来,措辞也愈发小心道:</p>

“俺虽不晓得三官九府是何物……可这老太太不是崇佛的吗?”</p>

被这么一提醒众人倒是也恍然惊觉:</p>

您可是登基时候还说自己是弥勒转世的呢,怎么此时欲求除罪又反倒不执佛礼了?</p>

一时间众人也是有啼笑皆非之感。</p>

简雍走南闯北见得多了倒是不奇怪道:</p>

“其行亦如民也,广祭百神但求一灵也。”</p>

孔明如今对这些相当不感冒,摇摇头道:</p>

“若早时能勤勉图治,其名或不输于和熹皇后。”</p>

庞统刘备一起点头认同。</p>

去岁听光幕说起张衡蔡伦等科学大家后,闲暇时几人聊了聊就难免说到孝和皇帝的这位皇后来。</p>

身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孙女,和熹皇后邓绥与这武曌类似执政十六年。</p>

只不过并未改国号,而是以“女君”之名亲政,留下了一系列功绩。</p>

内平羌乱,外征乌桓、鲜卑、南匈奴。</p>

上可擢蔡侯造纸、命张衡解天文,下能抚社稷救灾民。</p>

而且咱大汉的和熹皇后那可是实打实重新将西域纳入汉家之手,而非这唐之二圣反反复复。</p>

时人称赞,和熹皇后有“兴灭国”之能,“继绝世”之功。</p>

论位置,和熹皇后确实不如这老太太野心狠辣。</p>

论功绩,和熹皇后执政时随便单拎也强逾百倍。</p>

法正抬头反驳道:</p>

“和熹皇后上不愧对孝和皇帝,下不违背社稷民心,不以万乘之国为儿戏,平国家厄运于累卵。”</p>

“岂是这般人能比的?”</p>

法正这般说法引得更多人频频点头赞同,引得鲁肃也站在公允角度道:</p>

“若让某来选,即便和熹女君亲政时天灾不绝,但彼时上下一心复汉之兴,绝好过看这武周老太太骄奢淫逸,以酷吏制百官,且还需担忧卷入李武之争,做事绝难矣。”</p>

鲁肃之叹也让众人一起赞同,至少如今看来若处这武周,身家性命都难以得到保全,更遑论做事也。</p>

……</p>

甘露殿中李世民趋近仔细瞧了瞧那投在光幕上纤毫毕现的金简,连带着上面每个字都看的无比清楚。</p>

最终方才摇头叹道:</p>

“东西不错,可惜乃死物也。”</p>

从后世获之来看,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三官九府。</p>

或许,李世民稍带恶意的想,也可能压根就是仙君们不想除这个“国主”之罪。</p>

这武则天欲除之罪,罪在何处或众口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罪绝不在仙家的三官九府处。</p>

“金简求除罪于天,何如效汉武颁诏于天下?”</p>

李世民评价了一句,随即退回榻上安坐,对其已了无兴趣。</p>

不过旋即便起了一点特殊心思:</p>

“此物都能成镇馆之宝,也不知朕可有何物什留于后世,镇于何处为宝?”</p>

“不过这般说来,金可不朽,不然朕也留一金简带入墓中?”</p>

“不过题何字为好呢?”</p>

【从理论上来说,有着血海深仇的武李二家是绝难和好的。</p>

同样还是从理论上来说,要是两方有着共同且空前强大的敌人,那么旧怨就都不是事儿了。</p>

那么两方的共同敌人是谁?那当然是武则天…啊不对划掉,那当然是精通唱跳且口舌功夫过人的张氏兄弟。</p>

701年老太太从嵩山回来之后整个人也愈发显的老态,就连处理政务也愈发力不从心起来,于是顺理成章的将日常政务托付给了二张兄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