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全怼回去(1 / 2)

王杰将目光投向李伟,期望他能站出来说两句。</p>

这次李伟没有让他失望,立刻再次站了出来,轻笑着问道:“栗尚书也能晓商道吗?”</p>

栗恕看了他一眼,不屑道:“本官饱读圣贤经典,怎么会沾染这些粗俗小道?”</p>

李伟听到他这话,顿时微微一笑,栗恕这就是典型的读书人的假清高,吃着别人的喝着别的人,还要视别人为低贱小道,就如同六部群臣看轻工部一样。</p>

高居御座的朱元璋听到他这话也是微微皱眉,他也很讨厌这些空谈误国的文人,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发愁的事。</p>

李伟直接怼道:“既然你不通商道,那商会交给你岂不是要搞砸?”</p>

“哼,本官又不需要亲力亲为,只需管好了那些商人便可,国公不也一样吗?”栗恕理所当然的道。</p>

李伟冷笑:“我虽然也非事事亲力亲为,但商会是我一手创办起来的,其中从进到出各种细节我都一清二楚,你也敢跟我相提并论?”</p>

商会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且严格来说商会是私产,又不全是朱元璋的,更不是朝廷的,栗恕这么做,跟明抢没什么分别,他当然不会交出来。</p>

不过朝堂之上,都是道德君子,这时候肯定不能提私利,必须以道理压人。</p>

栗恕脸颊抽搐,李伟的话虽然有些傲慢,但是人家是功勋卓著的新晋国公,他这个地方刚升任上来的“小官”还真无法跟人家相提并论。</p>

“那……那银行总该归户部管吧?”</p>

“呵,你知道什么叫存款准备金吗?你知道什么叫通货膨胀吗?什么都不知道你也敢向银行伸手?”</p>

李伟随便提了几个名词就把他怼的哑口无言,但是他还是不想放弃,强撑着道:“国公不用拿这些没听过的新鲜词来唬人,本官虽然没听过,但想来也没什么难的,本官随便学学便能掌握!”</p>

“抱歉,你想拜师我还不想收徒呢。”李伟嘲讽道。</p>

听到这话,栗恕顿时脸色涨红,他可没有要拜师的意思,但这些东西都是李伟搞出来的,他想学还真得请教人家,李伟这么说也没毛病。</p>

王杰看到李伟几句话把这个新来的户部尚书怼到哑口无言,顿时长松了口气,同时对李伟更加佩服。</p>

以前他还真没见过李伟这么能怼人呢。</p>

朱元璋皱眉看着他们,他很清楚这些文人多是道德君子,做实事却常常束手无策,甚至一些无德奸臣反而要比这些德行高尚的文士要强的多,这就让他很是头痛,无德不行,无能也不行,要找找才德兼备的治世能臣太难了,这也是他对李党手下留情的缘故。</p>

也不知为何,朝中这些良臣偏偏会向李伟靠拢,结成所谓的“李党”,让他不削也不行,削狠了又不舍得。</p>

沉默了片刻,朱元璋才对栗恕道:“他说得也不错,户部要是真想参与银行和商会的事,就老老实实的去学些真才实学,不然就别打这个主意了!”</p>

栗恕闻言,心里顿时一阵纠结,让他拜李党奸佞为师那肯定是不行的,但陛下也说明了,不先学通了这些东西,肯定不会让他插手这些事务的。</p>

“是!”</p>

思来想去,他也拉不下脸来,只得先退回朝班中。</p>

户部奏事完毕,刑部的郑克新也出来奏事,无非是各地案件的审理,案犯的羁押管理等,这都是常规的事务,其他人也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安静的听着。</p>

然而郑克新刚说完,李伟却又出班打断:“陛下,臣对此有些建议,还请陛下恩准臣奏禀!”</p>

刚说完话的郑克新顿时脸色微沉,群臣也是一阵错愕。</p>

本来李伟把前面两部的事务都给怼了回去就已经让他们很是惊诧了,现在竟然连刑部的事务也要插手,这位邗国公管的有点太宽了吧?</p>

朱元璋也将目光落在了他身上,眼神凌厉,顿了片刻才沉声道:“说!”</p>

“是!”李伟当下也不客气,直接道:“刑部不能仅仅是审案就完,还需将这些案件整理分析,今年犯法的比去年是增了还是减了?为什么增了为什么减了?知道了原因朝廷才好对症下药,减少犯罪率,另外这些囚犯也不能就关着就完了,要对其进行教化,刑罚只是手段,教化百姓遵纪守法才是目的……”</p>

李伟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通,朱元璋虽然对他肆意插手朝政很是不满,但是听到这些建言,眼神也不禁一亮!</p>

这些话给他很大的震动,刑罚不是目的,教化百姓才是,还有什么犯罪率,他都想要将这种东西作为官员考核的标准之一了!</p>

郑克新目光也是惊讶不已,虽然不想承认,但从内心来讲他是很认同李伟这些建言的,没想到这位国公比他们这群刑部这群官吏还更懂法制。</p>

“陛下,邗国公此言真乃老成谋国之策,刑部若依此法,定能教化百姓,减少那个……犯罪率,百姓尽守法则大明天下可安矣。”</p>

兵部的何礼连忙出来赞扬道。</p>

他是看出来了,这位国公的能量依旧十分可怕的,本来由于朱元璋态度的转变,再加上陈肃离开了锦衣卫,他已经有些疏远王杰这些李党了,但现在见到李伟亲自出马,轻易的就压住了吏、户两部,现在刑部大概率也要乖乖听话,如此威势顿时让他认清了现实。</p>

“何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p>

王杰作为李党主力,赶紧出来附和。</p>

“臣也附议,此乃治国良策!”</p>

轻易不掺和朝堂争斗的韩宜可也出班奏道,他是真的觉得李伟这建言利国利民,如今大明虽然基本统一了天下,然而各地其实并不太平,时常有匪贼为祸,正是需要这些良策的时候。</p>

韩宜可现在是都察院的副都御史,在没有正都御史的情况下,他就相当于一部升官,地位与六部平齐,说话还是很有份量的,其他群臣见此,顿时看清了风向,纷纷出言附和:</p>

“臣也附议……”</p>

郑克新看着这个情况,虽然不希望刑部受制于人,但也只能低头沉默。</p>

朱元璋扫视了下群臣,心下既是欢喜,又是忧虑。</p>

李伟今天几次三番的插手朝政事务,积极性前所未有,要是从前他肯定会大笑三声,再给他重赏。</p>

然而现在却是此一时彼一时,李伟不再是那个小小的莽撞青年了,而是当朝国公,权倾朝野,他不得不谨慎对待。</p>

“此策甚好,回头你列个章程,交由刑部,让他们参考一下吧。”</p>

朱元璋淡淡的道,这番良策他自然无法否认,但也不会再让李伟去掌握六部事务。</p>

李伟对此也早有所料,并未想过再像从前那样亲自参与六部事务,不过没关系,只要他出的主意被采纳,就会对朝政产生影响,这也是间接的权势。</p>

“遵旨。”</p>

李伟拱手,然后默默的退回了朝班。</p>

但此时群臣见他连续三次进言皆被采纳,已经再也不敢有轻慢之心,看向他的目光隐隐透露出些许敬畏。</p>

在他身后的蓝玉,见到他如此风光无两,更是妒忌的眼睛都快要冒出火来。</p>

他们这些勋贵,虽然偶尔也会进言个两句,但往往不是叫嚷着想打仗,就是想打架,反正很少有正事,不但不会被朱元璋采纳,反正会把他们给训斥一顿,像李伟这样把文臣都给压下去的情况几乎没有,要不是他们战功卓著,恐怕这朝堂早就是文臣的一言堂了。</p>

勋贵之中妒忌的不少,但钦佩的也不少,觉得他这是给勋贵长脸了,自己也与有荣焉,从前他们有多佩服李善长,现在就有多佩服李伟。</p>

朱元璋将群臣态度上微妙的变化尽收眼底,心里顿时凝重了起来。</p>try{ggauto();} catch(ex){}

这小子今天的表现有点不正常,看来得让人仔细查查了!</p>

刑部奏事完后,刚才帮李伟一起怼吏部的赵瑁也出来禀报科举的事。</p>

鉴于刚才跟他刚“并肩作战”过,李伟便没有再出来打断,不过这个赵瑁是太子的人,肯定不会成为什么李党的,李伟也只是暂时没针对他,以后还是要想办法搞掉的。</p>

兵部何礼见机的早,已经表明了态度,并且也奏事的时候眼神也屡屡瞟向李伟,试探他的意思,李伟也没再多言。</p>

其他各部事务,但凡是不顺心意的,或者看不顺眼的,他都屡次出言,把这些人狠批了一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