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不过是即兴而为(1 / 2)

在贬谪了茹太素等人之后,朱元璋立刻就安排了人顶替他们的位置。</p>

其中曾经弹劾过李伟的御史詹徽接替了吴伯宗的吏部侍郎,户部用了个地方升上来的栗恕,而礼部和刑部则调了詹事府的两名官员赵瑁和郑克新。</p>

詹事府是东官官属,朱元璋此举也是在为好大儿铺路。</p>

对于朝中的这些变化,李伟虽然也都一清二楚,但也没多说什么,虽然他有能力影响朝中官员的任命,但若真那么做,反而会引来老朱更激烈的动作,到时对他这些李党就不是贬谪那么简单了。</p>

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赶紧把制造新武器的基础材料给做出来。</p>

在诸多基础材料中,合格的弹簧钢和化学上的三酸两碱是最主要的。</p>

要制造自动化武器,就是机枪之类的,首先就要有合格的弹簧,使枪械能在发身子弹的反冲力作用下持续不断的来回运动。</p>

另一方面,就是最最主要的火药了!</p>

现在的火枪火炮使用的黑火药,配比已经达到了最佳,但威力依然不够,靠这些黑火药产生的反冲力是不足以提供稳定持续的反冲作用力的,力量不足,就会导致枪械运动不到位,就会卡壳甚至炸膛。</p>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是烟太大,持续射击下对射手视力影响太大。</p>

为了能尽快造出这些基础材料,李伟亲自带着学生挨个研究。</p>

这些东西虽然理论很容易明白,但要从各种矿物材料中将所需要的物质分离出来,也是非常麻烦的。</p>

军器局的一角,许多奇怪的罐子和高塔林立,这是李伟让人新修建的设备,各种矿石在粉碎提炼后,进入这些罐子和高塔中,进行燃烧分离合成。</p>

这里面有几个过程处理的是气体,幸好现在也有了橡胶,密封做得很好,不然还真搞不了这些。</p>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李伟每天就是两点一线的跑,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朱元璋在将李党削弱了一番之后就停了下来,许多墙头草见陛下似乎并没有要打倒李党的意思,顿时纷纷闭上了嘴,生怕李党向他们发起报复。</p>

虽然现在朝堂六部经历了一番调整,但是李伟的影响力仍旧没有消失,即便是新提拔上来的这些人,对他的意见虽不再言听计从,但也不敢轻视。</p>

好在李伟并未插手这些争斗,只是一心扑在军器局里,众人这才才渐渐安心下来。</p>

这天,日上三竿李伟才晃晃悠悠的去了军器局,在路过明黄书院的时候,里面传来的读书声让他一阵诧异,停住了脚步。</p>

“奇怪了,谁啊这是?”</p>

李伟低声自语。</p>

他的那些学生都安排进军器局做事了,眼前这个破院子已经荒废了有段日子了,现在有人读书,他却一无所知,顿时皱起眉来。</p>

迟疑了下,他便拐了个弯抬脚走进了院子。</p>

“明黄理学,最核心的主张就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诸位都是博学多才之辈,但实践方面却多有欠缺……”</p>

当他走进院子后,里面的读书声停下,只留一个声音在讲授。他听了几句,就听出了声音的主人正是书院的兼职老师方孝孺。</p>

“嘿,这个家伙竟敢用我的地盘干私活,岂有此理!”</p>

李伟嘟囔一句,加快脚步走向教室,哐当一声推门而入。</p>

正在讲授的方孝孺和一众学子顿时一惊,齐齐朝他看了过来。</p>

方孝孺见到是他,愣了愣便回过神来:“你怎么来了?”</p>

“呵,我怎么不能来了,别忘了我是书院的副院长!”李伟冷笑一声道。</p>

说完,他又扫视了一下教室中的这群成年学子,质问道:“方老师,这些都是谁啊?你把这些人弄进来打报告了吗?”</p>

“呃……”</p>

方孝孺被他问得一愣,不得不放下书本,将他拉出教室,详细的解释了一下。</p>

“是这样的,这些都是原来国子监的学子,我不是一直在教授明黄理学吗,国子监里的许多师长对此极为排斥,后来更是不断上书陛下……”</p>

方孝孺低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李伟也总算明白了过来。</p>

方孝孺在国子监里教明黄理学,虽然有部份学子表示支持,但更多的老学究却是持反对意见的,之前朱元璋还强行按着他们支持方孝孺,但最近不知为何突然同意了宋讷杜敩等人的奏请,将方孝孺和一些学子都从国子监撵了出来。</p>

但方孝孺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当下就带着这些学子到了书院,继续讲授明黄理学,而且这些让人广泛传播,四处讲学。</p>

李伟听完之后心中微动,隐约猜到了他们突然被赶出国子监的原因。</p>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也是像茹太素等人一样受了他的影响。</p>

想到这点,他也有些歉意,收起了责怪的意思:“行吧,那你们就先在这里讲吧。”</p>

反正书院他暂时也用不上,先让给方孝孺也没事。</p>

“多谢。”方孝孺拱手称谢。</p>

李伟点了点头,转身就要走,然而方孝孺却又伸手拦了他一下。</p>

“留步,我还有一事相求!”</p>

李伟回过头来,看了看他,不耐烦的道:“那就快说。”</p>

方孝孺措辞了下,说道:“这些监生本来是有会试资格的,但他们跟着我离开了国子监后便失去了这种资格,如今会试将近,我想请你向陛下求个情,帮这些人争取一下,看能不能恢复他们的会试资格。”</p>

三年前,在李伟的一番指点下,群臣上奏恢复了科举制度,如今三年过去,各地的学子经历院试、乡试层层考验,总算到了最终的环节:会试。</p>

院试合格称秀才,乡试合格是举人,这些举人才有资格进京参加最终的会试。</p>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就是国子监里的这些监生了,这些监生来源很多,其中有上届的举人会试没中,便留了下来以图再战,这些人自身就是有会试资格的。</p>

而其他的监生,也可以通过国子监的考核,获得会试资格,并且还为数不少。只是这种资格是归属于国子监的,他们被赶出来后,自然就失去了这种资格,方孝孺此时就是想帮他们把这些资格再争取回来。</p>

他虽然只是个国子监的博士,并未参与朝堂的权谋争斗,但对李伟现在的地位还是有所了解的,在他看来,若是李伟出手相助,这事应该不难。</p>

然而李伟听完他的话,却是眉头紧皱:“你怎么不去找太子啊?”</p>try{ggauto();} catch(ex){}

“找过了,没用啊。”方孝孺叹气道。</p>

朱标虽是朱元璋的好大儿,但在一些权谋之争上他说话也不好使。</p>

李伟有些为难,不是他不想帮,他是忙帮了反而会弄巧成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