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家长在骂人。
比如东梅婶,把呆在家玩游戏的水旺和阿辉齐齐喷了一遍。家里晒着鱼干,让你们帮忙看守,结果被淋了。
如果是晒稻谷这么整,水旺恐怕得考虑提桶跑路了。
稻谷之类,淋一次雨就容易发芽,老妈可不是骂人这么简单,估计还会打人。
回到家,张耀华开始摘花生,要把老嫩花生分开。
嫩的留着今晚吃,老的则是洗干净晾晒。
张耀华逮住十几个路过的孩子,捉壮丁,让他们帮忙摘花生,做完请他们吃雪糕等零食。
雇佣童工的费用提高了不少,他小时候,一颗糖,或者一把瓜子就能干一个上午。哪像现在?没有价值两块以上的零食,别想让他们干活。
此外还有一点,孩子们似乎都是在家里懒,在外面帮别人就积极。
“摘好点,别糊弄鬼呀!否则去小卖部,我也糊弄你们。”张耀华给他们打预防针。
“华叔,你就瞧好吧!”
只要钱,或者零食到位,他们就肯定会用心。
有了这群小家伙的帮忙,花生很快就摘了下来,果然是人多力量大,伟人说得没错。
轮到张耀华兑现诺言的时候,他带着一群孩子往村里的小卖部走。
别看小卖部不大,但这可是一个小型的百货商超,村里日常所需的小商品几乎都有。
以前,小卖部最显眼的地方,摆着一排的玻璃缸,以及一个大陶缸。玻璃缸装的是白酒、蛋卷、瓜子、米糕等,都是散卖的。大陶缸则是装酱油,大家来买酱油,都是自带瓶子。
“打酱油”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白酒也一样,都是度数高的米酒。
但现在,小卖部的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那排缸已经不见,毕竟现在买酒、买酱油,谁还带着个瓶子去呀?都是整瓶整瓶地买。
代之是两个冰柜,一个冰柜放雪糕等小孩子吃的东西,另一个冰柜则是放啤酒和饮料。
各种小零食也摆在前面,毕竟小孩子可是小卖部最重要的客户群体呀!
小卖部的老板是个小老头,看到张耀华带着一大群孩子进来,就知道是大客户,赶紧招呼。
“华叔,我能吃这个吗?”一个小家伙一样东西。
其实,张耀华的年纪比这些小家伙的老爸都大,准确来说,应该喊他伯伯,而不是叔。但张耀华没跟他们计较,喊叔就叔吧!
张耀华定眼望去,那是集吃玩于一身的东西。外壳是一个怪兽,或者一辆车子之类,里面装着可以吃的糖等。
可以吃,又可以当玩具,自然赢得很多小孩子的五星推荐。
“嗯!可以,拿吧!但只能挑一个。”
这玩意不便宜,超过五块钱。
张耀华还指着店里的哇哈哈奶,说道:“给他们每人来一瓶。”
忽然,张耀华的目光落在货架上的作业本:“那作业本,给他们每人两本,只有方格本吗?”
“也有双行簿,要不一本方格本,一本双行簿?”小卖部老板建议。
“嗯!可以。”
这群小家伙傻眼了几秒钟,随即很“体贴”地表示,他们不缺作业本,不用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