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10月15日。
在法兰西帝国大西洋最令人向往的比亚里茨海滩上,引来了一位客人-普鲁士王国的首相俾斯麦。
普鲁士的这位首相代表威廉一世,跟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在那里举行了了第二次会晤。
上一次是在1864年的10月进行,隔了一年以后,这次同样还是10月。
会晤期间,双方没有签署任何的协定,但是俾斯麦却是从拿破仑三世身上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可是外界却不知道这短短的会晤,看似没有任何的协定签署,却是偏偏最诡异的。
威廉四世就跟上帝之眼一样,盯着这一幕,他知道,这次会晤的结束,代表着,在盯着巴尔干半岛的奥地利要遭殃了。
而盲目自信的以为自己帮助英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约瑟夫一世,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算计了。
“拿破仑三世那家伙打死也不会想到,就因此这次的会面,使得他的帝国很快就被打败了。
甚至被人讥讽为比亚里茨会晤,是一次帝国秘密的交接帝国位置的一次私人会晤。
1865年10月20日奥斯曼帝国在保加利亚,跟沙俄帝国军队进行开火射击。
之后奥地利帝国也参与进来了,英国更是在海上向沙俄帝国占领的地方进行炮击后也登陆了。
沙俄军队一时间竟然被压制了,甚至被赶出了保加利亚的占领地瓦尔纳,在三国的追击下,退回到防守严密的罗马尼亚。
这一战打了5天,三国各有损失。
三国联军奥斯曼帝国出动了5万人、奥地利帝国3万人、英国2万人。
死伤奥斯曼帝国18万,奥地利帝国12万、英国6千。
而沙俄帝国6万军队,伤亡达到了41万人。
整个战争保加利亚会战投入16万人,死伤超过77万,死伤近一半。
堪称这次巴尔干半岛以来最大的伤亡。
于是各国的军事物资源源不断的开始已经过海陆内河等三条路线快速的向那里集结,准备为下一次的战争做好准备。
巴尔干半岛一时间乌云密布。其他的小公国都瑟瑟发抖,害怕惹火上身。
1865年10月26日。
希腊王国威廉三世宣布希腊王国在各国中不偏向任何一方,他表示希望各国放下成见,恢复巴尔干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紧随其后的是意大利的伊曼纽尔二世,他也宣布意大利不持立场,不过要求沙俄帝国冷静,同时表示意大利不会派出一兵一卒参加巴尔干半岛战争,除非是意大利的利益受损下才会考虑。
随着这两个地中海东部的自主权利的国家宣布,其他欧洲各国也开始纷纷表态。
荷兰也宣布中立,但是会持续关注荷兰在那里的利益,呼吁各国保障荷兰在内的不是参与战争各国利益。
不过普鲁士的表态却是比较暧昧。
因为该国表示普鲁士维护国家利益非常认真,表示不会放过任何对普鲁士有益的机会。
这会是什么表态?
这令各国心生警惕,特别是德意志邦联帝国内部的许多小国,他们担心普鲁士趁着德意志帝国的奥地利在巴尔干半岛参加战争的时候,没有制衡对象后,选择像对汉诺威王国一样,直接入侵其他小国。
事实上,他们的担忧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