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免贵,我姓顾!(1 / 2)

在湘黔交界之处,有一小县,名曰麻古县。

麻古县没有张家界那样的旅游景点,也没有凤凰那样的人文景观。

这里没有风景名胜,却有连绵起伏的大山,还有多民族聚集的村貌。

如果不是人为的划分了行政区域,世代住在这里的乡民们,根本就分不清自己是湘人,还是黔人。

事实上,在这个小县里,一山分两省,一河隔两村,山这边是湘省,山那边已经是黔地。河这岸是湘村,河彼岸已是黔乡。

住在这里的乡民们,可不管你是湘还是黔,大家世代通婚,族群而居,行政区划归行政区划,民俗归民俗,该怎么来往就怎么来往。

这里的村落,大多是散落在山脚田畔,有些民居,也依山而建。

山民们并不害怕山高路远,哪怕是最高的山顶上,也会有人居住。

麻古县有座万岩山,

万岩山顶上有个牙溪村,这个村子,完全是建在山顶平地上。

远方的客人,如果不上山,压根就不知道,这山上还有一个这么原始的村落。

这个村里的人,大都是苗民,以前都是族内通婚,清代改土归流以后,才渐渐和汉族通婚。

改开以来,年轻人不断的走出大山,走进了城市,有些人去了又回来,也有人出去了就不再回来。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不想离开故土,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山田。

他们或许也向往过美丽的城市,但又不适应城市的复杂与奢侈,只想过简单与朴素的生活。

就像麻古县牙溪村这些还在坚守的山民,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郁郁葱葱的群山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绝大多数日用品和食物,都可以自产自足。

在这里,没有物欲横流和尔虞我诈,只有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

这里的老房子,都是木结构,房屋密集,古居古巷交织如网。

和全国各地一样,这个村落,也渐渐变成了所谓的“空心村”。

随着年轻人的不断出走,还坚守在这个村里的乡民,只剩下四百多人。

有些村民,出外打工赚到了钱,回家乡建房,也不再选择在山上,而是在山下另择土地盖新居。

县里和镇上,也对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适合新时代的新决策,允许山民下山搞自建房,并规划了一片允许建房的宅基地。

九十年代以前,牙溪村最繁华时,住了有三百多户,两千多人,现在只剩下不到五百人了。

对县扶贫办来说,这五百人,是真正的赤贫户。

只不过,这些贫困户本人,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照样的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七月流火,正是炎夏时节。

麻古县的气温,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山上的气温更低,白天最炎热的时候,也只有三十度左右,晚上气温低到十几度,很适合避暑。

此刻,正是晨光初曦的七点半。

在那条唯一的通往牙溪村的羊肠山道上,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几个同志,特意赶了个大早,迎着清晨的凉风,来到了万岩山,在往上爬。

为首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名叫符展豪,他是从苗寨里走出来的公务员,分管旅游的副县,同时兼任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副组长,组长是由县委、县府的两位大领导亲自担任。

县里很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设,县里各局、院、办的头头脑脑,基本上都是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