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至庸懂的知识比荀子更多。单说数学知识,先秦时代的“百家”掌门人,都不如秦至庸。
可是秦至庸没有一丝骄傲。
受到大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华夏的先贤们,获取的知识很少,可是他们是华夏文化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先贤们的强大,是内心和精神,是探索精神。
要是百家先贤们有着秦至庸这样的经历,有机会获得各个时代的知识,那么他们的成就绝对会在秦至庸之上。
秦至庸和先秦时代的先贤们的差距,还是有一些。尽管先贤们没有真气,没有元神。
先贤们是文明开拓者,秦至庸不过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开创者和继承者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可是,谁敢小看他们,谁能小看他们,谁有资格小看他们?
荀子把写好的竹简交给秦至庸,说道:“这是老夫写的家书,你帮我带回赵国。交给我的……族人。”
由于资源匮乏,笔墨竹简,必须要省着点用。为了把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荀子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自身的精神气。古人写文章,那是真的在用心血。
有些先贤,写完一片文章,甚至会一夜白头。
秦至庸读书做事都能专注,可是还做不到像荀子的治学状态。
秦至庸接过竹简,慎重地说道:“老师放心,学生一定把家书亲手交到老师的亲人手里!”
家书其中代表的含义,秦至庸能体会到。可不是像网络时代,和打个电话,发给微信那么随意。
家书抵万金,一点都不夸张。
荀子笑着说道:“你先去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发吧。”
秦至庸回到房间收拾东西。其实,他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收拾的,只有几条粗布衣服和两双鞋子。
李斯和韩非再次找到秦至庸。
李斯给秦至庸带来一把长剑,说道:“小师弟,你从老师那儿出来,我就猜到你会离开稷下学宫。出门在外,有些不太平,我给小师弟准备了一把长剑,防身用。”
李斯学的帝王心术,察言观色的本事可不小。
秦至庸说道:“多谢师兄,我和使团一起去赵国,不会有危险。就不用带剑了吧。”
韩非说道:“还是……带上剑……更完全。”
秦至庸说道:“我不想和任何人为敌。我相信也没有人能伤害我,哪怕是君主也没有这个本事。”
秦至庸的语气中,带着巨大的自信。
论武功,哪怕剑圣曹秋道都不是秦至庸的一招之敌。只有荀子知道秦至庸懂武艺,其他人,都认为秦至庸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秦至庸的相貌年轻,身材修长,为人随和,没有丝毫的攻击性。他不显露武功修为,谁能知道他是一位拥有神仙手段的强者?
收拾好了行李。
秦至庸说道:“两位师兄,我明天就要离开。晚上我亲自下厨,请两位师兄吃晚饭。”
李斯说道:“好啊。小师弟的厨艺,我可是早就惦记着。”
韩非吞了吞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