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新政(2 / 2)

聊斋之快刀 吴铭之 9714 字 2020-12-09

其中很多人,和谢江岚还是亲戚朋友或者师生关系。

自己人查自己人,肯定是敷衍了事。

于是查了几天,他们也没查出什么头绪。

当然,不是真查不出来,而是不愿意报给文朝天而已。

文朝天来姑苏之前,就已经想到了这个结果。

于是他招来应天府衙的推官,还有铁司狱一帮人,用自己的班底查。

推官已经彻底倒向了文朝天。

因为文朝天升任应天巡抚之后,他就打听到了,文朝天是张阁老的门生。

既然文大人有这么硬的关系,那自己就跟定他了!

说不定等他高升,应天巡抚自己够不着,但是应天府尹,他肯定能推荐自己作为人选。

所以推官对文朝天的吩咐,很卖力。

在推官和铁司狱的努力下,很快就查清了谢江岚的田地数目。

竟然有两万多亩。

而且其中有一半,是从普通老百姓手里,巧取豪夺而来。

文朝天固定了谢江岚巧取豪夺的证据。

证据很容易固定,因为听说有巡抚大人主持公道,很多老百姓就上门告状了。

虽然以后赋税徭役,要按照田地多寡收取,但是田地是根本,老百姓不会因为多缴一点税银,就放弃自己的土地。

于是状告谢江南的状纸,如雪花片一般,飞到文朝天的面前。

文朝天就给谢江岚写了一封信,让他退回侵吞的田地。

到嘴的肉,哪有全部吐出去之理。

谢江岚也是老谋深算,不过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贪。

他才不会把田地都还回去。

自己为官这么久,不就是为了卸任后享享清福嘛。

这些田地,就是自己享清福的保证!

没有这些天地,自己这么大岁数,又没了官职,难道你让老子,再次白手起家不成!

谢江岚很生气。

为了应付文朝天,他退了几百亩地之后,也给文朝天写了一封信。

信里的大概意思就是,你让我退地,我看在你是晚辈的份上,也给了你面子,现在你已经可以说,自己清正廉明,逼的我退了地。

你想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了,还是见好就收吧。

谢江岚的语气,虽然委婉多了,但是文朝天并不买账。

文朝天要的效果,不是几百亩地,而是要谢江岚退了所有的地。

按道理,文朝天对谢江岚,已经是非常开恩了,只是让他退地,并没有要追究刑责的意思。

不过谢江岚肯定不会轻易就范。

现在他是全国地主,反抗新政的头领。

他要是全部退了地,就等于是向张公茂这一派的势力低头,以后还怎么领导这帮人对抗新政。

所以当文朝天明示,必须把所有巧取豪夺的地,全部退出来的时候,谢江岚动了杀心。

“改革都是要流血的,他文朝天不会不懂这个道理,饶是如此,他还对我咄咄逼人,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先让他流血再说!”

谢江岚派出了手下七个死士,要他们取下文朝天的人头。

按道理文朝天是应天巡抚,绝对的朝廷大员,假如他死了,必将轰动朝野。

不过谢江岚有一个暗棋,那就是安插在皇帝身边的严松。

段初斩首步高升之前,皇帝为了万无一失,又让严松写了一份青词烧给老天。

所以当段初斩首步高升之后,皇帝把功劳,一半分给了段初的鬼头刀,一半分给了严松写的青词。

没办法,你让他相信,斩首不化骨,全部是段初的功劳,他不会同意。

假如全部是段初的功劳,那就证明,他用青词和老天的对话,都是狗屁。

皇帝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所以青词还是要写的。

于是严松,在皇帝面前,愈加得宠。

谢江岚和严松定下了计策,杀了文朝天,把祸水引向张公茂。

就说张公茂为了给新政造势,故意杀了文朝天,栽赃给他们这帮地主,以此制造民愤收取民心,然后再换取皇帝的大力支持。

谢江岚这一招,计是好计,不过他忘记了,不但文朝天会武艺,文朝天身边,还有一个顶级刀客段初。

……

谢江岚的七个死士,在深夜里手持兵刃,悄悄潜入文朝天,在姑苏城的临时住处,不过没等他们接近文朝天,就被警觉的段初拦截了。

一番打斗之后,七个死士全部负伤。

要不是文朝天告诉段初,要抓活口逼问幕后主使,他们一个都活不了。

……

不过文朝天还是没有抓到一个活口。

这七个死士,虽然看着是汉人,其实都是扶桑忍者,借助火药和夜幕的掩护,最终全部撤离。

回到谢府,七个死士,伤重不治死了四个。

谢江岚本来以为,自己手下这杀手阵营全部出击,拿下文朝天人头应该不成问题,结果损兵折将不说,还被改革派抓到了口实。

虽然文朝天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刺杀他的幕后主使就是谢江岚,不过刺杀朝廷大员,这是大罪。

张公茂马上就上奏给了皇帝,说应天巡抚遭到刺杀,若不是属下拼命护卫,一定会命丧黄泉,魂归故里。

皇帝听了,雷霆大怒。

其实他对改不改革,真的没有太大兴趣。

他只要长生不老药。

但是炼制长生不老药,文武百官又有怨言。

所以张公茂要改革,皇帝感觉,改革好哇,正好能让大臣们分成两派斗来斗去,这样他们就不会老是盯着自己修道炼丹了。

这是皇帝同意张公茂改革的真实原因。

至于最后改革能不能成功,皇帝并不在意。

不过应天巡抚遭遇行刺,这就等于是捋了皇帝的龙须。

大胆贼子,竟然连应天巡抚都敢刺杀,那么刺杀来刺杀去,岂不是终有一天,就要刺杀到朕的头上!

于是皇帝下旨,彻查这次刺杀事件。

到了这个时候,帝国上上下下的形势,对改革派来说,是绝对的有利!

不过,凡事都有变数。

很多时候,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就能改变看似稳定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