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缘分(1 / 2)

怎样才可以彻底消灭虫子?

当然是消灭那只蟑后。

经过分析所捕获的虫子的DNA,显示它们的遗传因子来自于同一个母体。

一只活了100年的蟑螂,张帆倒是很好奇它是长什么样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蟑后所在的位置,这也不难,因为无论怎么看,当初“毅力号”火星探测器降落的地方,具有高度的探索价值。

张帆前往的目的地也是那里,但是他不敢直接开着“巨甲虫”过去,那样声势太大了,估计还没到目的地,车上就会爬满虫子。

虽说“巨甲虫”防御力极强,但终究只是一辆大型火星车而已,蚁多咬死象。

“巨甲虫”缓慢行驶一段距离后,在一处偏僻地停下,转变为防御形态。

防御形态下的“巨甲虫”就像是一只抱团的西瓜虫。

这次张帆没有穿MK10型对虫专用机甲,因为机甲走路动静太大,虫子对地面的震动又太敏感,而白天虫子一般不会出来活动。

现在的任务是侦查不是战斗,那样还不如穿着普通宇航服安全方便。

张帆穿着宇航服,抱着AWP,下车徒步前往“毅力号”所在的目的地——

水手峡谷。

真是奇妙的缘分啊,兜兜转转又再次回到这里了。

现在的水手谷已经大变样,奥林匹斯山的岩浆涌进了峡谷内,冷却后凝固成一道道黑褐色的山脊,上面布满火山灰。

张帆走到一个小山头半蹲下来,拿出望远镜观察周围的环境。

远方的一处山坳似乎有动静。张帆调高望远镜的倍率,聚焦那个山坳。

有两只兵蟑在山坳的阴影处活动,阴影后面似乎是一个山洞。

虫子不喜欢阳光,它们在白天不活跃,所以张帆才挑了中午阳光最猛的时候出来侦查。

张帆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个山坳,在距离虫子200米远的地方趴下来观察。

现在能看清楚,那是两只一星兵蟑。从两只兵蟑一直守在山洞周围的行为来看,这应该是两只哨兵,那它们身后的山洞就很值得怀疑了。

换上无声弹,抱膝据枪瞄准,张帆聚精会神,一动不动,等待一个时机。

两只一星兵蟑在洞口爬来爬去,不时停下昂起头看看周围,又继续爬,并不走出山坳的阴影下。

噗!

一声轻响,子弹飞过200米的距离,将两只兵蟑的脑袋打了个对穿。

张帆继续在原地观察了一阵子,周围没有动静,也没有虫子从山洞中爬出来,这才起身走向山坳处。

真是缘分呐。

张帆站在山洞前,这一切都太熟悉了。

这里就是他当初在野外过夜的那个熔岩管山洞。

张帆打开头盔上的夜视仪,沿着洞壁,小心地往内摸索。

走了几百米远,张帆在一块岩石前停下来,伸手摸着这块岩石,几乎想要哭出来。

岩石上有一个压出来的人形印记。

这就是当初自己过夜靠着的那块岩石呀。

沙沙沙——

张帆条件反射般蹲下身子,一动不动地贴在岩石后面藏着。

岩洞尽头有一只兵蟑停下来抬起头往这边看了几眼,然后又继续往前爬去。

变异虫子虽然还长着复眼的,但是眼睛不是很发达,基本上看不到东西,只能看见物体的一个轮廓,这可能和它们长期生活在地下有关,视力已经退化。

虫子主要依靠地面震动和长长的触角来试东西。所以只要你不动,它就很难发现你。

张帆小心翼翼地继续往前走了一百多米,前面是分岔路口,越往内,分岔口就越多。

继续往前走就很危险了,你无法保证会不会在某一个分岔口附近和虫子迎面相遇,但是终究要确认一下蟑后在不在里面才行。

张帆放下宇航服背包,从里面取出一个黑色的盒子打开。

盒子里面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小虫子。

这些小虫子有着“工蟑”的外壳,但是内里却是金属的。

张帆将这款小型无人侦查机命名为“跳蚤”。

“去吧,小家伙们!”

10只“跳蚤”从盒子里爬出来,互相触碰一下触角上的感应器,然后各自奔向不同的分叉路口。

张帆打开手臂显示器,通过屏幕切换,可以看到1至10号“跳蚤”头部微型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

就像在游戏中派小兵去开地图一样,“跳蚤”走过的地方被点亮,张帆的手臂显示器上,逐渐呈现出一副三围立体的地图。

随着“跳蚤”不断向前移动,地图中的通道不断向上下左右延伸。

这简直就是蚁穴的翻版。

整整两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一只“跳蚤”能找到传说中的“卵房”,那是蟑后呆的地方。

张帆感觉自己不能再呆下去了,虽然地图点亮的范围还在扩大,但是原来的计划是每次深入虫子巢穴侦查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现在已经超时了。

张帆按下超声波发射仪,呼叫“跳蚤”们返回。

等待许久之后,10只活蹦乱跳的“跳蚤”以最快的速度爬回来,跳进黑盒子内。张帆盖上盒子放进背包里,缓缓地向后退去。

他看了一下显示器上的时间,有些后悔,自己就不该贪心,“跳蚤”侦查后返回也要时间,这么一来一去,出去洞外的时候太阳可能已经下山了。

为以防万一,张帆解开AWP的保险,将子弹上膛。

前面已经可以看见洞口透进来的一点亮光。

太好了,看来天还没黑。

张帆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