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还有宝物(2 / 2)

一时间,场面气氛有点尴尬。

还是老板娘自己化解:“还是大兄弟你好本事,这没什么好说的,恭喜!”

胡杨讪讪一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指着物架上的另一件高仿品:“姐姐,你这件也是宝贝。”

嗯?

姐姐这个称呼,大家暂且忽视,惊讶的是还有漏网之鱼。

不过,既然胡哥没有马上拿下,说明价值一般,直播间的观众这么心想。

他们不知道,胡杨本打算是一起弄走的,只是忽然冒出一个老人家,他想要捡便宜,也就没那么容易了。那样的话,还不如送老板娘一个人情。

秦老听后,皱了皱眉,深深地看了眼胡杨,然后拿起那件瓷器。

老实说,他来这个店不是一次两次,有什么货,他基本上也都清楚。手上的这件瓷器,曾经也看过,感觉看不准。

说是看不准,但在古玩界,看不准就是不看好的意思。

“秦老,能看出来吗?”老板娘紧张地问道。

不是不相信胡杨,只是觉得秦老会更靠谱,毕竟她对胡杨并不熟悉,尽管刚才的表现很出色,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

秦老看了一会,摇头:“是高仿品。”

老板娘给胡杨一个白眼,暗道:浪费表情!

胡杨耸了耸肩:“确实是高仿品,但谁说高仿品不值钱?我这不是值一百来万吗?”

呃!

好像也是哦!

大家再次将目光看向秦老,胡杨说得没错呀!高仿品也是分很多种的,价值有高有低,珍贵的仿品,甚至比原作品更加值钱。

这种事情,在古玩界实在是太常见了。

只见,那是一件哥窑瓷器,瓷器表面布满了裂纹,却给人精致感。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

之前,胡杨就和大家讲解过,“哥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中唯一未解谜底的瓷窑。

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

“有点像清朝的仿古瓷。”秦老看了一会,不大确定地说道。

有点像?

看来,这老头,实力也很一般嘛!直播间的观众忍不住想道。

“老爷子好眼光,这确实是清朝的仿古瓷。”胡杨肯定道。

瓷器仿烧的历史几乎与精品瓷器同步产生,宋代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文史后,仿品相继出现,宋代遍及我国南北的“八大窑系”就是在对五大名窑竞相追仿的情形下形成的。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宋代官窑瓷的赞美诗,从中不难看出清代帝王心仪宋瓷的古雅气息。

清朝时期对五大名窑的仿制具有相当规模,几乎难分仲伯,但是清朝对历史名品的仿制并非全部出于功利目的,而是为了赶超前人,继承传统。

以往在收藏市场上,清仿官器只是作为点缀而已,不过近两年,因为精品难寻和收藏市场上需求的增加,清三代仿官器在拍场上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处于中庸且走势稳定的仿宋瓷,不仅有宋瓷工艺之美,又承载着清官窑的美誉,可谓是“品质与价值”兼具的保值潜力股,值得青睐。

胡杨指出好几处清朝仿造的痕迹,让原本不够确定的秦老也肯定起来。

“不错!这是清朝的仿古瓷,不过品质不算特别好,市场价也就三五十万的样子。”最后,秦老估价道。

老板娘看了眼胡杨:“大兄弟,多谢提醒啦!你哪里人?听口音,不像是本地的。”

虽然不如刚才胡杨得到的那件,但三五十万也不少啦!胡杨的提醒,让她免受几十万的损失,一句谢谢都没有,那就太不当人子了。

“我粤省的,姐姐叫我小胡就好。”

“难怪,没吃饭吧?既然你都喊我姐姐,今天到我家吃好了。”

其实,老板娘也想结交这位有本事的年轻人,所以请客吃饭,不仅仅是因为胡杨帮她找出了一件宝贝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