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两年时间(1 / 2)

随着日晷上青铜古针的阴影移动,时间在偷偷地走向亘古。

在曹正淳的领导下,大明的改革从大明报业集团的成立开始,已经进行了两年有余。

首先是大明周报的流行,它将原本闭塞的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在开启民智的基础上,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报纸上的详实信息也使得更多的人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遇,利用信息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借助差价大发横财。

只要有胆量,有眼光,敢于下手,到处都是发财的机会!

一夜暴富在整个明国各个阶层纷纷涌现,让那些最守旧的吃老本顽固派们都忍不住暗自琢磨:为什么发财的不能是我?

人心思变,经商淘金的潮流开始流行,原本一味求稳的社会风气在悄然发生变化,大明的百姓开始变得活跃而不安于现状,古老腐朽的明国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重新焕发起了活力。

但凡事有利必然有弊,这股躁动的气氛同样让拜金主义大行于世,社会犯罪率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原本整天摸鱼的官府捕快疲于奔命,捕快的招聘越发艰难,俸禄在两年内翻了几倍。

种子已经开始发芽,农夫便将更多的作物种下。

大明周报发行半年之后,大明工业发展集团横空出世。

在曹正淳的指挥下,万三千挥舞着大把的钞票,进军与工业有关的各行各业,用丰厚的薪资从各个作坊大肆挖人。

同年一月,大明工业集团在全明国的两京十三省,一共创建十五处百工基地,由原本天下第一庄的奇人异士带领,开始了有规划的机械研发和工业创造。

而从这时起,以大明工业发展集团为前驱,雇佣劳动制度真正在明朝全面流行,卖身契等残酷剥削的契约关系随即彻底瓦解。

大明工业发展集团的加入,逼得那些生产方式落后的作坊纷纷倒闭,小资本被彻底踢出工业市场的竞争。

原本土地被兼并,但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的普通农民,现在也可以进入大明工业发展集团旗下的工厂做工,获得的报酬甚至还高于原本种地的收入,国民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

当年大明税收上升百分之八十,居民幸福度提高十五点七,除了和大明工业集团竞争的商人以及铁胆神侯朱无视,整个明国上下都充斥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次年,朝廷工部被并入大明工业发展集团之中,原工部尚书成为集团总经理,这个官商勾结的庞然大物,终于露出了锋利的獠牙,开始在诸多领域全面发力。

百工基地内,经过曹正淳刻意的提示,以及工匠们夜以继日的努力,水泥、玻璃、无烟火药、焦炭、百炼钢……诸多跨时代的发明,从大明工业集团旗下的百工基地内被研制出来。

二月,大明工业发展集团利用大量领先当今时代的先进工业产品,以绝对的优势将整个工业市场冲垮,开始进入垄断阶段。

四月,大明工业发展集团招收更多失业工人,工业产品的生产开始进入了流水线模式,商品的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三百,而工业制品原本就不高的价格,也变得越发低廉。

原本死守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老百姓经过大明周报的宣传,已经知道了外面世界的模样,自然不会再甘心窝在乡下一辈子。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出家乡,前往机会更多、就业更好的省府和郡城,劳动力开始了集合汇聚。

而搅动风云的曹正淳看着这一切,感觉十分欣慰。

五月,大明工业发展集团在大明周报上高调宣布,受皇帝命令,要在京城之外建立一座工业新城!

说干就干,三天后新城就开始了如火如荼的修建。

数不清的劳动力被雇佣,大量如水泥、玻璃等最新的工业造物被快速应用,在提高了修建速度的同时,还让整个新城显得更加窗明几净,远比木头泥胚要整洁卫生的多。

七月,大明工业发展集团旗下的新子公司【大明工商银行】成立,其主旨是为大明百姓们提供利息存储业务和低息贷款服务,目的是全面取代钱庄行业,把持货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