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杨明赶了过来:“六郎,六郎,且慢些开犁。”
“大兄,你也这么早?”
杨明喘了一口气,说:“你走得真快……父亲让我来与你说。要等到吉时才能开犁。”
“那岂不是要浪费半日?”
“哪里就是浪费了?”杨明只当他刚回国,不懂规矩。“春耕开犁之日,圣人与皇后亲自劝耕。这都是算好了时辰的。而且村里也要拜祭天地,”
“哦,明白了。”
反正就是要等李世民体验了春耕的仪式感之后,他们才能动。
那他来这么早,是为了吃西北风啊?
他朝长工们说:“时辰还早。大伙儿再回去歇息一会。等时辰差不多了再过来。”
长工们说笑着应命,又赶着牛,扛着犁回去了。
杨明看着长工们赶走的四十多头牛,又想到家里的,不由跟感慨说:“有这么多牛,今年春耕可就轻松多了。”
杨皓还有八十七头耕牛。自己留了四十头,其余的全部借给杨柏德用。
那也是没办法。
家里田地多,分给他四百多亩之后,还有一千三百多亩,大多在外村。可是家里加起来才只有六头牛。
如果没有足够的牲畜,现在地里又干又硬。如果纯靠着人拉犁,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将那么多田地犁完?
春耕开始后,杨皓只有杨柏德分给他的四百多亩田地要犁。至于其余的,还没开荒。
四十头牛,这会用的是直辕力,最好是用两头牛一起拉。四百多亩地,应该五六天就能犁好。
那还是因为他那些田地,已经被井水浸过一次。要不然可能更费时间。
两兄弟往家走。
杨明还在感慨:“以往请长工做工,人请得多,工钱也给得多,还要好吃招呼着。
“忙碌大半个月才能堪堪将地翻完。今年有你那些牛,只需要请往年三分之一的人手,十几天应该就翻完。”
杨皓说:“那犁好像不是很好用。看着就是不好转动的。”
直辕犁太长,沉重而且难以控制。如果地太硬的话,牛不一定愿意走。甚至需要专门有人拉牛,后面的人拉犁。不然无法同时兼顾牛和犁。
“我们家的,已经是最好的犁了。”
杨皓只能说:好吧。
其实空间里倒是有曲辕犁,只不过是用钢做的犁架。
那不好拿出来用。太妖孽。
之前他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等注意到了,也已经来不及了。
他毕竟不是念工科的,看着刚构造的犁,也不容易将它转换成木制的。
其实他也是农村里出来的,老家里还有犁。只不过也是钢制。至于木制的犁,他只在网络上见过照片。
木制的曲辕犁,似乎要比钢制更长,也更复杂。
他对那张图片的印象已经很模糊,现在还在重新考虑清楚了,才能让曲辕犁的功能完全复制出来。
推不推广还是另外一回事。做出来了,他那些田地的耕种效率,也能提高些。
他可看不惯一张犁就要两个人控制。
他又想到一件事:“对了,家里的麦种准备好了?”
“家里留着足够的麦种。你可是没有准备?”
杨皓怎么可能没准备?
他太有准备了:“我带回来的货物中有些麦种。是极西地方带回来的。那种麦,产量更高,出苗率似乎也更高些?”
“当真有好麦种?你有多少?”
杨皓算了一下自己和家里的田亩,又算了一下自己还留着的货物。说:“大概有三千来斤,一亩用上二十二三斤就差不多了。”
唐斤近乎市斤的一斤二两,而唐亩大约相当市亩的八分。
那良种的发芽率大概75%左右,比现在普遍的60%,要好不少。
这么一算一唐亩播种二十唐斤的量种。已经很足够了。
现在杨皓的田地,都是中田、下田,产出可想而知。不过有这种空间里稍稍改良过的良种,种出来的产量应该能好看一些。